
今日,第三批江蘇大遺址預備名單公示,其中揚州地區有兩個,分別為:邗江甘泉山漢墓群和儀征廟山漢墓。目前,廟山漢墓考古調查勘探工程正在進行中,記者昨從邗江文物部門獲悉,甘泉山漢墓群即將進行考古調查,或將解決一些歷史謎團,通過此次考古調查獲得的成果,將與本區域城市規劃銜接,預留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提升空間,避免文化遺產遭受破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上有七峰如斗”
漢廣陵國王侯家族墓葬群
甘泉山漢墓群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邗江區甘泉街道、楊壽鎮境內,是漢代廣陵國王侯及其家族的墓葬群,面積為1.2平方公里,由老山漢墓、吳家山漢墓、汪家山漢墓、老虎墩漢墓和寶女墩漢墓組成。據《西山樵唱》記載:“甘泉山,在府西三十五里,上有七峰如斗,下有二十余崗如列宿。”老山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73米,海拔63米,占地約10萬平方米。山上有7座封土,存高15-20米,均為人工夯筑而成。據相關資料記載,清代阮元在山上曾發現過“中殿石”石刻4塊,由此推測,當年的甘泉山上應有享殿建筑。
正因為甘泉漢墓群是漢代廣陵國王侯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其墓葬規模、等級較高,且分布范圍較廣,點多量大,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邗江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邗江文體新局積極向省文物局申請將甘泉漢墓群列為大遺址保護項目。
考古工作即將開展
有望揭秘廣陵王陵寢在哪里
“甘泉山漢墓群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歷年來多次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但是,目前,相關資料和認識還比較零碎,亟需開展統一的整體性考古工作,夯實文物保護基礎。”邗江文物部門負責人表示,5月31日,省文物局原則同意《揚州甘泉山漢墓群考古調查工作計劃》,邗江文物部門目前正根據省文物局要求,對甘泉山漢墓群考古調查工作計劃進行完善補充,待修改完善后,盡快對甘泉山漢墓群開展考古調查工作。
邗江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通過對甘泉山漢墓群的考古調查,重點解決老山漢墓是否有地面建筑、墓葬形制和年代,特別是史料上記載的七峰連冢問題,以及解決甘泉山漢墓群兩漢墓葬的分布狀況和規律。當然,通過考古調查,項目成果將通過典型案例體現。例如,諸侯王陵園選擇、布局與埋葬序列;高等級貴族情況及其與王陵的關系,考古調查的成果實現與本區域城市規劃相銜接,以便預留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提升空間,避免文化遺產遭受破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至于很多市民好奇甘泉山上會不會“藏”有廣陵王的陵寢?專家表示,甘泉山上最大的兩座封土墩可能為漢代某代廣陵王和王后的陵寢。通過此次考古調查尋找到相關的歷史信息,有望解開這一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