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文物局26日通報稱,圓明園如園遺址考古發掘現已取得重大收獲。考古工作者在如園遺址內發現了設計科學的完整路網系統,幾乎各建筑之間均有道路相連。
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10月至今,為配合圓明園如園遺址保護、利用與展示工作,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圓明園如園遺址進行了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如園位于長春園東南隅,建成于清乾隆年間,是一座仿江南園林景觀,曾于嘉慶十六年進行過大規模重修。
據考古專家介紹,如園遺址是迄今圓明園首座經過考古發掘的仿江南園林的建筑景群,也是近年來發掘出的保存較好的遺址。通過兩次考古發掘,現已基本摸清了如園遺址嘉慶時期的布局、形制和工程做法,揭示了其精益求精的造園藝術和思想,對其研究、保護、展示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通報,考古工作者在如園遺址內發現了完整的路網,幾乎各建筑之間均有道路相連。道路由路和散水組成,路為方磚鋪設,兩側是由鵝卵石鋪砌的散水,散水的個別部位還鋪成花卉圖案。道路上有過水溝,以方便雨水流通。整個路網系統設計科學,理念超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同時,通過發掘,考古工作者現已揭露出延清堂、含碧樓、挹霞亭、觀豐榭、聽泉榭、引勝齋、新賞室、翠微亭局部、擷秀亭、待月臺等建筑遺址。
目前,在如園發現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御筆石刻、金磚、粉彩地磚、葫蘆范、瓷器、筒瓦、板瓦等上千件,在其中發現的嘉慶御筆石刻印證了嘉慶皇帝重修如園的史實,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嘉慶重修后如園十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