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子陵釣臺摩崖石刻
近日,浙江省桐廬市嚴子陵釣臺景區的工作人員在清掃景區時,意外發現一處石壁上有點凹凸。專業人員用枯樹枝撥開,發現了斗大的4個隸體字——一絲九鼎。石刻總長約1米,寬0.8米。隸書“一絲九鼎”左側有“明萬歷乙巳季夏里人趙如獻孟清甫書”的楷書落款。
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上的主要風景區,因東漢嚴子陵隱居于此而得名。嚴子陵,名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少時曾與劉秀一同游學。劉秀即位后,嚴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隱居于富春山。
“一絲九鼎”是何意?“夏里”又在哪里?這一明朝的摩崖石刻,引發了無數猜測和聯想。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言九鼎’或者‘九鼎一絲’,但‘一絲九鼎’這種用法似乎未曾見過。”已在該景區工作10余年,對景區內各石碑、石牌、石刻較有研究的工作人員說。
“一絲九鼎”是否就是指“九鼎一絲”,代表千鈞一發的意思?工作人員解釋,“九鼎一絲”出于明代宋濂《同公塔銘》:“嗚呼,賢首之宗不振久矣,凜乎若九鼎一絲之懸。”但和“一絲九鼎”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意思,他無法給出結論。
另一個疑惑是落款的地名,“明萬歷乙巳季夏里人趙如獻孟清甫書”。“萬歷乙巳”代表刻字時間,“趙如獻孟清甫”代表的是寫字刻字的人,那么“夏里”代表什么?是地名嗎?
浙江大學中文系一位研究古典文獻多年的教授說:嚴光(嚴子陵)是東漢時期著名隱士,他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代表“高風亮節”。他認為“一絲九鼎”應當和贊揚嚴子陵高風亮節的品行有關。至于“夏里”,明清時期,浙江會稽山脈西麓諸暨市有廿二都(地名),就有夏里村。“嚴光,字子陵,原姓莊,因避東漢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會稽余姚人。”這位教授分析認為,寫字刻字之人可能是嚴子陵的同鄉。“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古人提款落字表明地名時,一般會寫大地名,即出了‘鄉’落鄉名,出了‘縣’落縣名。從諸暨到桐廬,常理上落款應當是‘諸暨’。”
“從考古專業角度看,任何信息都應當盡可能弄清,比如‘趙如獻’和‘孟清甫’到底是誰?”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一位專家也覺得這4個字背后還有太多的故事待解。
“希望更多對嚴子陵及明朝時期桐廬情況有研究的專家,一起來幫我們挖掘出這塊石刻背后的故事。”嚴子陵釣臺景區負責人表示,會好好保護這塊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