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各地陸續開啟了高溫模式,有冷氣的地方包括超市、書店、銀行、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自然變成了“風水寶地”,成了人們避暑的好去處。
不少博物館人氣劇增,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如博物館接納能力不足、不文明行文增多等。于是“博物館該不該免費開放為納涼”成了網絡上的熱門討論議題,屢登排行榜前幾位。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
如今全國各地很多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去博物館納涼也并不是偶然才有的現象?,F在正值暑假,孩子們放假了,很多人選擇來去博物館參觀,不僅涼快,有免費網絡,還能了解一下課本以外的知識,一舉兩得。
不文明的現象屢有發生
去博物館納涼無可厚非,然而涼人群帶來的不文明現象劇增,比如在館里睡覺、大聲喧嘩,吃吃喝喝,脫掉上衣、席地而坐等。雖然家長帶孩子來博物館的初衷是好的,但任由孩子嬉戲打鬧,把博物館當成走馬觀花的“游樂場”,也其他參觀者帶來困擾。
另外,人多了也存在展品損壞的風險。博物館還好說,畢竟展品不容易被觸摸到,但在科技館,不少互動展品成為了孩子們特別是小男孩的最愛。一些帶孩子的老年游客,老年人比較寵孩子,總說摸摸沒事,其實很多展品雖然是互動的,但也很脆弱,操作不當不但展品容易損壞,孩子們也有危險。
目前,雖然大多數場館都有顯眼的“文明參觀”標識,但還是存在某些游客“我行我素”沒素質的行為。博物館納涼,應注意自己的形象和素質,公共場所納涼的程度,應該在博物館等觀賞開放性的公共場合的容忍度內。對于嚴肅和莊重的博物館,更應該認真對待。休閑輕松的參觀并不等于不文明參觀。
博物館低價收費,你還會去嗎?
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夠共享公共資源,提高全民文化素養。但部分市民到博物館只是為了納涼避暑,這種行為不僅占用了社會公共資源,而且容易使博物館內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導致真正想來參觀學習的市民無法進入。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也有專家指出,博物館免費開放絕對沒有錯的。實行免費開放,吸引更多老百姓走進博物館,是博物館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公共文化服務義務的具體體現。哪怕市民一半是沖著納涼、一半是沖著學知識去的。面對被納涼大軍占領的博物館,你還會去嗎?
博物館需要謀求新思路
博物館作為公共財政支撐的公共文化場館,擔負著傳播普及歷史文化、推動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神圣使命,承擔著對公眾進行終身教育的重要職責。
去博物館避暑納涼,自有可取之處。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開放的場合,有著優越的基礎條件設施,參觀的同時可以享受夏日的涼意。吸引觀客的亮點,傳播發揚博物館文化,也不應故步自封,僅限于其內涵和館藏。
免費開放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游客為了納涼而來博物館參觀,也并無不可。既然是免費向公眾開放,自然沒有將人拒之門外的道理。博物館應以寬廣的胸懷熱情接納,利用環境亮點和博物館的特色,如寬敞、空調、WiFi、免費活動等自身的附加價值,應當適當的利用和提倡。抓住機遇、順勢而為,這是提升市民藝術品位的好時機。讓走進來的市民真正對展覽有興趣,而不是對空調感興趣,是需要好好研究的問題。
其實,早有一些博物館拿出“避暑納涼”來作為自己的宣傳標語,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就打出了“走進草堂,賞荷品荷,消夏納涼”的口號。故宮博物院也在微博上稱其珍寶館為“避暑陰涼地兒”呼吁大家參觀,部分學生也因此有了“去博物館看看文物避避暑”想法。如此,可以推廣博物館的人文關懷,拉近博物館與普通民眾的距離。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面對新問題要有新辦法,這一現象的出現要求博物館工作人員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應變能力,從“研究人員”、“管理人員”轉變為“服務人員”。從豐富展品、增強吸引力入手,讓納涼者變為參觀者。博物館等相關負責人,也應理智看待,張弛有度,正確的引導和提倡。
制定更加嚴謹規范的參訪管理制度,呼喚納涼者的自尊自律、遵章守紀,對不文明的行為予以勸阻,還可在展廳外專設休息區域,供只納涼、不參觀的游客歇息。敢于履職,不能漠視和放任公共場所的無序狀態。
當然,僅靠博物館也是不夠的,對于參觀者來說,還是要提高自身素質,注意參觀文明,注重公共場合言行舉止,尊重藝術,尊重博物館,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