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新聞發布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詹志潔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情況。
傳統村落是活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生命體,承載著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豐富智慧,對當代及未來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批傳統村落逐步消失,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課題。自2012年起,中國政府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為進一步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交流國際經驗,凝聚共識,加強合作,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傳承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將與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10月中下旬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舉辦首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國際大會”。
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是實現聯合國21世紀議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消除農村貧困,促進農村基本的水、環境衛生和防災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是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等文化遺產保護章程的踐行,有力地推進了傳統村落所蘊含的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修繕和傳承。保護發展傳統村落是促進包容性人類發展的重要決策,支持資金和相關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中國政府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來,經過5年努力,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經過四次全國性的調查認定,已將4153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大量瀕危遺產得到搶救性保護,63%的村落傳統公共建筑得到保護修繕,一大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得到很好傳承。70%以上的村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民收入達1萬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空前高漲。
大會將以“傳承文明,共創未來”為主題,討論全球視野下的農耕文明保護、農耕文明傳承與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保護中國行動、傳統村落與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新技術、新思路等議題。另外,大會將倡導建立持續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與各國合作開展活動,包括國際學生走進傳統村落、傳統村落保護技術規范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一帶一路傳統村落合作研究、傳統村落保護技術人員培訓、學者交流等。大會將邀請國際組織代表、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實踐者共同研討。
為做好大會籌備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包括開設官方網站、組建媒體聯盟發布大會信息,面向社會開展傳統村落論文征集、傳統村落達人推薦、攝影作品征集、微電影作品征集、三維實景模型作品征集、傳統村落徽標投票等系列相關活動。以大會為新起點,住房城鄉建設部還將繼續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立法,建設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開展傳統村落價值體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