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13:05,著名山水畫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先生因肺部感染醫治無效,于南京去世,享年81歲。
傅二石先生出生于1936年,擅長山水畫和人物畫,作品風格雄渾博大、剛健清新。他的山水大氣磅礴,墨氣淋漓,充滿浪漫精神。他善畫“云”,與父親的“雨”有異曲同工之妙。得知傅二石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感到很突然,“之前沒聽說老人身體不好啊,去年他在省美術館辦展時還很健康,真是太意外了。”

回憶起和傅老交往的點滴,高云很是感慨,“有傅抱石先生那樣一棵大樹在前面,二石先生能走出自己的筆墨之路,很不簡單。不少名家后代,一生都在模仿,沒有走出來。但傅二石不然,他沒有簡單模仿父親的筆墨,而是在繼承的同時敢于創新,找到了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一點,最值得我們欽佩。”
天性直率笑面人生

傅二石,出生于1936年,中國現代著名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之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山水畫創作室主任、傅抱石紀念館館長。他擅長山水畫和人物畫,作品風格雄渾博大、剛健清新。具有傳奇色彩的畫家,作為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子,傅二石不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還秉承了父親那種自然放達的性情,他天性直率,詼諧幽默,在順境中謙和溫良,在困境中不怨天,不尤人,笑面人生。
傅二石擅長山水畫外,亦擅長畫人物。作品有《峽江煙云》、《待把江山圖畫》、《風雨瀾滄江》等。出版有《傅二石山水畫選》等多種畫冊。曾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深受海內外人士歡迎,眾多作品為博物館、美術館及收藏界人士所收藏,2006年傅二石在江蘇省美術館與北京中國美術館相繼舉辦了“傅二石山水畫展”,2016年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道法自然。傅二石八十藝術回顧展”,引起了美術界強烈的反響。
繼承和長期研究國畫大師傅抱石的藝術成就,傅二石著有《一半山川帶雨痕——談傅抱石畫雨》、《醉筆寫出畫中情》等系列文章在海內外發表。出版有《傅二石畫集》、《傅二石作品選》等。發表有《傅抱石的詩意畫》、《傅抱石的速寫》等。

《烏蒙山風光》136X68cm


《臨流撫琴圖》139X69.5cm


《依山傍水幾人家》68.5X137cm


《云山圖》67X100cm
繼承發揚風格鮮明
作為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之子,傅二石先生不免被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但他在繼承父親雄強博大、氣象萬千的山水畫特點的同時,卻又在筆墨運用上強調自己獨特的風格。去年6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道法自然·傅二石八十藝術回顧展”時,他終于驕傲地說:我有了自己的面貌。“我父親用他的繪畫實踐告訴我:作畫要有個性。我的畫從酷似父親到不那么像父親其時我已年近六十了。記得我在南京和北京舉辦七十畫展時,同行們的評論說:傅二石的畫不同于他父親的,有了自己的面貌而我自己尚未覺察到。現在看來,我得承認自己的筆墨是有了些變化,但這變化也并非都是好事。我知道,要想得到好的筆墨并非易事,因此往往會滿足于一般的水平。我的愿望是,八十歲以后會畫得更好。這樣才能不辜負偉大的祖國,不辜負精彩無比的造化,也才能不辜負自己的身份——山水畫家。”

傅家合影后排右二為傅二石先生
他所寫《金剛坡的回憶》一文,深情記錄了其父在抗戰階段攜全家避難于重慶金剛坡,八年艱苦歲月,蝸居斗室堅持中國畫創作并取得最初輝煌業績的史實。種種難忘的情景使他耳濡目染、受用終生。抱石先生的那種解衣盤礡的大筆揮灑,那種全神貫注的小心收拾,那種擁抱中國畫的熱忱和誠摯,都化為一種遺傳基因,而滲入二石的骨髓。有必要強調的是,二石之于家學,重在學養和精神的堅守,并非皮相的承續和復制。他的畫作,難見“抱石皴”的影跡而另成體系。即令在其作品此幅與彼幅之間比較,也往往皴法異樣,形神不同,景境各富特色。

《一生好入名山游》

《觀云圖》59X83cm
傅二石先生一生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把情感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繪畫藝術,而繪畫也成就了他的藝術人生。他對山水的描繪,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精神的表達及形式語言的構建,都有超越前人的突破,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品位與風格。傅二石先生是中國繪畫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整個中國現當代美術史上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對生活有一種赤子般的純粹與真誠,而又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在生活中歷盡風雨而赤子之心不泯,這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生命氣質。在這個意義上,藝術也是他心靈的終極歸宿。
傅二石先生走了,相信他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構筑藝術的夢想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