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伴隨著快速城鎮化成就巨大,但同時也帶來了高污染、高能耗和低質量、低效率等問題。因此建筑效率成為中國建筑行業再發展的一個瓶頸,超過全球工程量50%的中國建筑業需要尋求一個全新的設計建造模式。
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環境發展因建筑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建筑行業其實責任非常大。特別是在新的經濟轉型期,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建筑行業也承擔著走出去的責任。我們不僅要建設自己,還要走向國際。現在建筑行業也是全球化的過程,對中國建筑業來說,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建造”也亟待升級轉型,支撐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

建筑工業化:國內的傳統現實vs國外先進的應用狀況
建筑工業化使項目開發具有質量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的優勢。建筑工業化作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經驗證明,應用建筑工業化技術,建筑建設的綜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1/3,同時用工量大大減少,施工現場粉塵、噪音、污水等問題都得到了較好解決。
美國住宅標準化率和商業化程度幾乎達到100%;瑞士80%的住宅是用通過部件為基礎建造的;法國工業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裝配式體系,這個體系裝配率可達到80%,與傳統現澆建筑方式相比,施工模板減少85%,腳手架用量減50%,節能70%,節80%,節約鋼20%,節地、節石等都是效益均非常可觀,同時還能減少83%的建筑垃圾,節省20%-30%的人工,縮短30%-50%的工期。從以上數據可以對工業化的效率有初步了解。
為什么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會成為“伉儷”?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伴隨移動互聯網的推波助瀾,掀起了對大數據、建造數字化、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的廣泛討論。這首先給傳統思維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人們從原有因果的思維邏輯正在向關聯的思維邏輯轉變。
建筑不再只是解決住的問題,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和能量蓄積已融入到人們對建筑的需求中,因此,原有建筑的內涵也發生了改變。為了提升建筑本身的品質和效率,需要重新評估并重新整合現有的建筑設計過程、生產與施工過程及運營管理的過程。
在從因果邏輯向關聯邏輯的轉變過程中,建筑師們在創造“更好居所”這一理想上找到了一致的選擇,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有機的結合起來。
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改造和提升傳統建筑行業的一個突破口,是中國建筑從“建造大國”走向“建造強國”的必經之路。
信息技術如何伴隨建筑工業化發展之路?
工業化的核心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模式,就是一整套系統,特點是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程序優化,用最經濟的生產要素在最短的時間建造完成,明確的工業化分工有利于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信息技術為建筑發展所需要的多重系統交互協同,提供了平臺和可能。
建筑工業化目前走過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第一個階段有三個方面的特點:構件標準化、模式化;施工機械化;現場的裝配化、分工細化、程序化。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動,建筑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在互聯網絡環境下、云端采用大數據架構實現智能決策應用、并支撐前端的可視化和模擬性,這將給建筑工業化提供高效的、豐富的、以往解決不了的解決方案。在第一階段中出現的問題,如建筑構件獨特性和工業生產的標準化的矛盾,建筑設計和構件制造脫離的矛盾,建筑設計和施工脫離的矛盾等相關問題,都可以在建筑工業化的第二階段有效地解決。

未來建筑工業化發展趨勢
德國提出工業化4.0的指向性非常明確,美國也在新的時代里提出信息時代新硬件時代的戰略,中國也提“互聯網+”。對于德國來說,工業4.0的指向非常精準,即利用德國制造業的優勢,在新時代里繼續保持國家發展的優勢。
工業4.0包含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轉變,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意義非常大。建筑的大量采購和運輸在工業4.0里得到了顛覆性改變,就像最大的出租車公司沒有車,最大的零售商沒有實體店,沒有產品庫存。所以建筑行業未來怎么樣?其實我們的信息和網絡時代也是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數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模塊化的集成,將形成高度靈活個性、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一種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BIM是一個核心的技術平臺。因此看到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聯性,BIM是促進新型工業化和建筑業信息化發展重要的技術和技術平臺。
建筑的“BIM+”時代
在BIM技術平臺上,很多東西可以加載進來。美國目前在BIM領域里大幅推進,不斷更新BIM標準的版本,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BIM+”時代的到來,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3D打印、VR/AR技術以及3DGIS等結合在一起,從BIM技術平臺上有很多延展。比如在3DGIS和BIM集成方面延展到城市層面上,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可以打通平臺,一起高效率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
BIM+VR也是可以解決很多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所見非所得和工程控制難的一些問題。實際上VR提供了很多新的技術手段,有一種說法是,數字化設計的平臺和VR結合將來成為我們泛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BIM+3D打印、BIM+機械臂施工方面,現在機械臂從硬件上來說已經較成熟,關鍵現在是否在工程領域、設計領域、施工領域真正把這些用起來,這給我們的建筑師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一些造根據建筑需要生成的造型比較特別的建筑,以往屬于比較難以建造的建筑形式,現在通過BIM和3D、BIM和機械臂的制造都可以實施。原來一些設計上用非線性做的東西,可能也需要用3D技術和機械臂真正去建造實施出來。
中國建造的轉型升級
中國要從建筑業大國成為建筑強國走向世界,粗放的中國建造需要升級和轉型,這需要以工業化和信息化為核心。其中有三個要點:
1、精致化建造,即怎么低能耗、高效率地去建造。
2、智慧化的關鍵,建筑要為使用者考慮,很多東西從設計、施工、運營一直到使用監管,智慧的思想要能夠始終貫穿進來。
3、建筑要以綠色化為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