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家文物局獲悉,雄安新區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考古調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共發現和確認各類文化遺存79處,其中新發現44處。
容城縣南陽遺址周邊發現10處文化遺存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雄安新區文物保護工作推進會。據河北省文物局介紹,4月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全面完成了雄安新區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考古調查工作,共發現和確認各類文化遺存79處,其中新發現44處,并科學進行分類分級,為下一步新區建設提供依據。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容城縣南陽遺址考古工作獲得重要成果,調查新發現遺址周邊10處同時期文化遺存,形成以南陽遺址為中心、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東周、漢代遺址群。與此同時,發現南陽遺址東南、西南角城垣和700米長的南城垣,西部大型夯土區、陶業作坊區,為確定南陽遺址性質和文化內涵提供了重要資料。
燕南長城全線踏查完成雄縣境內發現戰國遺跡
今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研究所派員前往雄安新區容城、安新、雄縣三縣,開展燕長城前期考古調查,探尋燕南長城分布。封面新聞了解到,燕南長城在此三縣境內保存狀況堪憂,大部分地區地表無遺存,有的段落被現代道路建設硬化處理,有的深埋于白洋淀大堤之下,部分長城段落周邊環境垃圾成堆,污水橫行,長城遺址保存環境較為惡劣。
記者獲悉,目前三縣范圍內戰國燕南長城全線踏查工作完成,采集坐標點31處,核校燕南長城走向,復查長城保存現狀。此次還在雄縣境內發現了幾處戰國遺跡,采集大量陶片標本。
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考古工作站成立
另據了解,河北省文物局已成立了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建成雄安新區文物考古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完成考古人員培訓,編制了新區文物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并與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單位進行了對接,為新區規劃提供了準確的文物基礎信息。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會上指出,下一步雄安新區文物保護應重點推進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考古勘察、南陽遺址考古、白洋淀區域環境考古、燕南長城黑龍口段保護展示、雄縣宋遼邊關地道展示提升等工作。
“全面掌握雄安新區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文物保存現狀,科學闡釋展示新區歷史發展序列和文化面貌,促進歷史文脈傳承。”宋新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