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薩(Giza)金字塔到盧克索(Luxor)法老墓葬,埃及古老遺址中蘊藏著許多的謎團,正待研究人員使用尖端技術一一解開。
200多年前,十九世紀法國偉大軍事家、政治家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Bonaparte)帶領一批學者登陸埃及后,逐步為現代埃及發展奠定了基礎。長期以來,專家們不斷利用科學技術解開這個神秘古國寶藏的奧秘。
二十一世紀,科學家一直使用電子設備和化學測試確定文物年代。
但化學測試仍然需要采用小型樣本,而先進技術的使用意味著非侵入性研究,不得損害古代文物。

作為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掃描金字塔行動”旨在揭開位于埃及開羅附近的胡夫金字塔(KhufuPyramid)之謎。據悉,該金字塔群是世界七大奇跡中唯一幸存的古跡。
這個項目使用了紅外熱成像法和μ介子透視圖(一種利用μ介子粒子來記錄圖像的技術)對金字塔內部進行“窺探”。
去年10月,“掃描金字塔行動”項目宣布該巨型金字塔內可能包含未被發現的密穴。
領導“掃描金字塔行動”項目的開羅大學工程系和遺產創新保護研究所(HIPInstitute)工作人員邁赫迪•塔尤比(MehdiTayoubi)表示:“我們放置的所有設備都能夠找到密穴所在位置。我們知道里面有一個密穴,但我們正嘗試查找其位置。”
μ介子設備包括來自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UniversityofNagoya)的化學乳化儀器、來自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KEKJapaneseResearchLaboratory)的電子傳感器及來自法國原子能委員會(FrenchAtomicEnergyCommission)的μ介子望遠鏡。
然后,工作人員將所得結果與紅外圖像和3D圖像進行比較。
一些考古學家寄希望于尖端技術,以找到古埃及史上最重要的王后之一納芙蒂蒂(Nefertiti)的墓葬位置。
納芙蒂蒂是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KingAkhenaten)的王后,曾輔助夫君發動史無前例的改革,自創太陽教,并尊崇太陽神阿頓(Aton),以削弱大祭司的權利。但她卻仿佛是一個幻影,消失于古埃及的歷史記載中,下落成謎。目前,刻畫納芙蒂蒂王后形象的最著名的七彩半身像正在德國柏林新博物館(NeuesMuseum)展出。
英國埃及古物學家尼古拉斯•里弗斯(NicholasReeves)認為納芙蒂蒂王后的遺骸仍然藏在位于埃及南部帝王谷(ValleyoftheKings)的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un)的古墓密室中。

2015年,考古學家使用雷達對古墓進行了掃描,以期找到線索。
里弗斯的理論和無定論結果未得到其他埃及古物學家的采信。
其中,埃及前古物部長、著名考古學家扎伊•哈瓦斯(ZahiHawass)表示,太陽神阿頓的忠實擁躉絕不會被允許埋葬在帝王谷中。
因為各種不確定的結果,可能找到發現的激動心情已經逐漸平復下來,但一支來自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University)的團隊打算再進行一次嘗試。
這一次,他們將采用斷層掃描(一種使用醫學掃描的方法)和磁力測定(可測量磁場)技術。
無論是都靈理工大學團隊,還是埃及古物部都不愿意討論新的嘗試,以免遭到媒體炒作的干擾。
在其他地方,埃及古物學家正在開展一個項目,以更準確地弄清古埃及朝代的年代順序。
法國東方考古研究所(FrenchInstituteofEasternArchaeology,IFAO)在開羅設立了一個年代測定實驗室,支持研究人員將其用于項目研究。
該研究所研究負責人安妮塔•奎爾思(AnitaQuiles)表示:“古埃及年代表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使用的是相對年代表,可以參考統治時期和王朝,但不知道確切的日期。”
這項涉及化學測試的調查預計將花費幾年的時間。
埃及古物學家表示,科學無法取代考古學家及其地面工作。
哈瓦斯稱:“將科學應用于考古至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讓科學家公布其發現的任何細節,除非得到埃及古物學家的證實。”(中國文物網編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