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文物局將推動中國國家博物館設立中國首個“文物避難所”,這是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6月10日在河南洛陽透露的消息。
今年6月10日是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遺產與與‘一帶一路’”論壇10日在洛陽舉辦。
劉玉珠在論壇主旨報告中回顧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不斷擴大文物對外交流與合作;國家文物局不斷提高文化遺產國際參與能力,同時向世界傳遞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聲音;通過跨國申遺、文物外展、援助修繕、聯合考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化遺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歷程。
劉玉珠強調,國家文物局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大保護利用,深化國際合作,推進學術研究,加強“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將著力構建“一帶一路”文化遺產雙邊、多邊交流機制與合作平臺,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外文物保護工程與聯合考古、文物展覽項目,促進民心相通。
他鼓勵中國國家級博物館和文物保護機構,積極參與“國際文物避難所”網絡建設,勇于承擔國際義務。“去年12月,我本人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出席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保護瀕危文化遺產國際會議,推動中國國家博物館設立中國首個‘文物避難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主任歐敏行表示,如何平衡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是個世界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于為遺產地提供資源、經驗和訓練有素的人員,同時也希望能向世界更好的介紹和推廣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經驗和成果。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有關國際機構代表,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館人員以及中國各相關部委及文物部門負責人,絲綢之路沿線遺產管理機構代表等近300人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