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筆者從重慶云陽縣磐石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檢查驗收會上了解到,磐石城遺址歷史跨度進一步增大:不但發現了明清時期的的遺址,還出土了漢至六朝及商周乃至新石器時代的陶片、石器。
據介紹,從今年4月22日開始至8月初,市文化遺傳研究院工作人員開始對磐石城遺址遺跡分布密集區的各類代表性遺存進行發掘。此次考古工作調查范圍約0.8平方公里,發掘面積27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糧倉、墻基、炮臺、水井、道路等各類遺跡19出,出土器物以瓷片為大宗,其他包括銅錢、瓦片、陶片等,瓷片中又以青花瓷為主。

根據出土器物和遺跡判斷,結合文獻、口述等資料,磐石城現存文化遺存的年代以明清至民國時期為主。發掘的建筑基地以清代為主,磐石城在清乾隆五十四年后屬于云陽涂氏家族,此后涂家開始在磐石城上興修宗祠、房屋、寨門、城墻等,直至民國時期,也有大規模的擴建。修葺。
此外,磐石城還發現有漢至六朝、商周遺存的分布,出土有瓷器、陶器、石器。其中,漢至六朝遺存中出土的有少量瓷器殘片;而商周遺存數量較多的有夾砂黃褐陶、夾砂紅褐陶、灰質泥陶等,可辨器型有花邊口沿罐、平底罐、網墜、紡輪;還出土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器型有斧、砍砸器等。



據了解,磐石城遺址占地面積約35000平方米,現存遺跡的數量和種類眾多,包括城墻、寨門、題刻、祠堂、房址、炮臺、暗堡、石墻等,以及殘存的建筑構件。磐石城外的周邊區域還分布有石墻、水井、采石場等遺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工作中,采用了科技考古等方式,對磐石城遺址的地形、調查和發掘的遺跡進行詳細測繪,測繪采用RTK、全站儀、無人機、GPS等多種設備聯合,結合計算機軟件,力求進行全方位的考古測繪和航拍,全面記錄磐石城的地形地貌和遺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