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濃妝淡抹總相宜”,這些都是對杭州的贊美之詞。
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以秀麗的西湖山水著稱于世,享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游客,很多人都對杭州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這里小編想說,杭州不止有西湖!不止有白素貞!不止有雷峰塔!不止有水漫金山哦!其實更應該看一看這里的古建筑,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它們目睹了世代變遷,裝載著時光流轉,承載了夢想和牽掛,在歲月的洪流中靜默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州的這些古建筑,你都知道嗎?
1、六和塔
杭州三名塔——六和塔,保俶塔和雷峰塔。先說這六和塔,它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磚木結構古塔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始建于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是當時統治江、浙、閩等地區的吳越王錢弘所建。建塔的目的為了鎮壓江潮,也有取天、地、東、南、西、北六方以顯示其廣闊的含義。
關于六和塔的來歷,民間則一直流傳著“六和鎮江”的故事:古時錢塘江里住著一位性情暴躁的龍王,經常無緣無故興風作浪,打翻漁船,淹沒農田,附近人民怨聲載道。見此情景,有個漁民的兒子六和挺身而出,發誓要學精衛填海,不讓龍王再危害人間。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頭,終于降伏了龍王。后人為了紀念六和的壯舉,就在月輪山上修建了一座寶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為塔名,這就是“六和塔”。傳說有很多,當然也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層,塔內只有7層。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塔內由螺旋階梯相連。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級縮小,塔檐翹角上掛了104只鐵鈴。檐上明亮,檐下陰暗,明暗相間,從遠處觀看,顯得十分和諧。外形雍容大度,塔內每二層為一級,由螺旋階梯相連,壁上飾有“須彌座”。塔內第三級須彌座上雕刻花卉飛禽、走獸、飛仙等各式圖案,刻畫精細,構思精巧,結構奇妙,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作。
后毀于戰火,現存六和塔為民國1934年期間重建之物,設計者為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風景點之一,游人到此既可欣賞古塔的雄姿,又能領略錢塘江的風光。有詩云“孤塔凌霄漢,天風面面來。江光秋練凈,嵐色曉屏開”,真實地描繪了六和塔和錢塘江的風光。
地址:西湖區之江路16號(近動物園)
2、保俶塔
保俶塔坐落在寶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寶石塔、寶所塔、保所塔,是一處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傳統古建筑。據載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間(948年-960年),原九級,為保佑吳越王錢弘俶北上京城歸來而建。北宋咸平年間(998年-1003年)重修時,改為七級。歷代曾多次修建,現在的實心塔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樣修葺的。1997年更換朽壞塔剎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保俶塔的塔身呈八角形的磚砌結構,七層樓閣式,實心磚塔,顏色深沉,塔被圍了起來,只可遠觀。其塔形清麗又古樸,線條細膩華貴,與天空、樹枝相映成畫,塔身的細膩與歷史感,隔了歲月依舊動人。坐在山上的高石上可以看見西湖全景,美不勝收。保俶塔算得上是西湖標志性建筑,環游西湖時,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很容易看到它,但你也不要錯過與它近距離的接觸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路寶石山上
3、雷峰塔
對,就是那個壓了白素貞的塔,小時候《新白娘子傳奇》百看不厭。但今天要講的是它的建造者,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二年(977年),為吳越國國君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稱“雷峰塔”。
對錢俶的評價,今人較高。北宋平江南時,錢俶出兵策應,并助宋滅了茍延殘喘的南唐。后入朝,仍為吳越國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錢俶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被宋封為鄧王。錢俶之舉對促進當時全國的統一留下了歷史功績。他崇信釋事,畢生造佛塔無數,雷峰塔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據明張岱《西湖夢尋》介紹,雷峰塔興建之初,以十三級為標準,“擬高千尺”。不料因為財力不濟,當時只建了7級。后經過戰亂與焚燒,使塔身于1924年完全倒塌。現塔為2000年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
杭州人很重視這座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雷峰塔是杭州的一個象征,它身上所傳遞的吳越文化脈絡,它延伸出來的白蛇與許仙的愛情傳說,讓這座城市情義綿長,仿佛它在就依然相信愛情,杭州人對雷峰塔的感情濃醇深厚,無可替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南山路15號
4、飛來峰造像
濟公和尚的故事大家知道不,“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小編不禁把電視主題曲都唱起來了。飛來是福不是禍,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算到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以為尋大家開心,沒有人聽他的話。
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都呼喊著追。人們正追著,忽聽“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
濟公生性癲狂,卻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戲稱為“濟癲”,既“癲”且“濟”,他扶危濟困、彰善罰惡,深受百姓喜愛和尊崇,為歷代廣受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后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稱神化之極。
飛來峰造像位于浙江杭州靈隱寺前的飛來峰上,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處造像群。其中在青林洞入口的西側有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滕紹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飛來峰有題記的造像中年代最早的一龕。
1982年,國務院公布飛來峰造像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西湖南山造像(包括慈云嶺造像、煙霞洞造像、天龍寺造像)歸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飛來峰造像。
小編友情提醒,記住了!要想進入靈隱寺必須先購買飛來峰景區門票!要買兩次門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靈隱路法云弄1號(靈隱寺前的飛來峰上)
5、鼓樓
鼓樓位于杭州吳山東面,南接十五奎巷,北臨大井巷,東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歷史街區東南面的起始點。據史料記載,始建于五代時期的南朝,距今約1400年左右,曾經是南宋皇帝的一座宮殿“福臨殿”,民間俗稱鼓樓。曾名曰:“新城戍”、“朝天門”、“拱北樓”、“來遠樓”、“鎮海樓”。
千百年間,鼓樓屢建屢毀。文革期間,鼓樓被徹底拆毀。2001年,杭州市為創建“文化名城”,決定重建鼓樓。2003年重建,重建的鼓樓按明代建筑形式,采用五開間,二重檐歇山頂,斗拱裝飾。屋面仿古結構,黑色亞光琉璃瓦,古門窗。城墻為復制原城墻,墻體為清水墻。
鼓樓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由洛陽民間工藝大師制作的一面直徑達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徑為1米的小鼓,重達2.1噸的“四季平安”鐘和長11.8米、高2.2米的東陽木雕《清明上河圖》等寶物。
地址:杭州市中山南路431號
6、鳳凰寺
鳳凰寺又名“真教寺”,是中國沿海地區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因寺院建筑結構似鳳凰展翅,故名。如今這里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鳳凰寺始建于唐、宋時期,元延祐間阿老丁重建,明清時重修。現存大殿中3組并排的后窯殿,據中國建筑學家鑒別,中間一組為宋時所建,其余兩組為元代增建,后由明代依原型重修。全用磚砌成,上覆半球形拱頂,不用梁架,故稱“無梁殿”。殿內壁面裝有精湛的明代木雕,鐫刻有書法精美的《古蘭經》文。
在人們眼中,清真寺比起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更多了幾分神秘感。鳳凰寺的建筑風格與別處的清真寺有所不同,外觀沒有穹隆圓頂,沒有繁復的裝飾圖案,卻顯示著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簡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中山北路227號(近鳳起路)
7、浙江興業銀行舊址
浙江興業銀行舊址——中國第一家商辦銀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修建滬杭鐵路總理湯壽潛等發起創辦浙江鐵路公司,自辦滬杭甬鐵路,次年10月公司附設鐵路銀行。
光緒三十三年(1907)呈準設立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坐西朝東,建于1923年,占地3.385畝,建筑面積3487.42平方米。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面闊五間,三層,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間78間,地下為金庫。
該建筑東面及北面臨街,入口臺階兩邊弧形石鼓上為愛奧尼克雙柱式門樓、門面、臺階,柱身采用蘇州金山花崗巖,建筑中部最高,上有大鐘。現為杭州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分行營業部。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的民國西洋式建筑很多,都是那個時代的富紳豪強所建,建國后這些當年的商賈名家、豪門望族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那些精美、堅固的洋樓留下了。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只是其中面積大,保存好的一棟民國洋樓式建筑,漫步在杭州街頭,還有很多這樣的建筑,值得去看。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中山中路261號
8、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它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南麓,東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積7090平方米,建筑面積1750平方米。社址內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筑遺址,居山而建,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臺樓閣皆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
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致互相映襯,構思布局極為精巧,園林精雅,景致幽絕,摩崖題刻隨處可見,有“湖山最佳處”之譽。西泠印社建有一座華嚴經塔,這座玲瓏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籌建的。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標志性建筑,塔平面為八角形,共十一級。第一級刻有《華嚴經》,二、三級刻有《金剛經》,上面八級和塔頂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圍也有刻像,精美生動。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國家批準為正式出版單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籌建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孤山路31號
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杭州的古建筑有著其無與倫比的魅力,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而非到此一游。這一期,相信有多的古建筑,你都已經知道了,那還有哪些不得不提的古建筑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噢!小編在整理的過程中感覺像上了一堂關于杭州古建筑的大課受益匪淺,如果你也和小編一樣意猶未盡,一起期待下一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