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群歷史信息豐富,文化內涵深厚,人文價值重大,建議加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步伐。
背景
澧陽平原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區,行政區域涉及當今澧縣大部和臨澧、石門、津市、安鄉的少部分地區,面積約700平方公里。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文物工作者在此發現史前遺址500多處。迄今為止,躋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遺址有13處。以城頭山為代表的澧陽平原遺址群保存完好,考古學文化編年及譜系結構清楚,自成序列,在全國范圍內罕見。這里出現了最早的曠野高臺建筑遺跡、最早的土圍環壕聚落、最早的水稻田及水利灌溉設施、最早的古城、最早的城壕、最早的白陶等,是世界學術界密切關注和開展學術交流的重點區域,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日合作環境考古、中美合作新舊石器過渡和稻作農業起源等課題研究項目在此開展。
建議
文物考古部門進一步加強對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群的考古發掘和相關研究,加大文物保護利用、監測和管理力度。由省政府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并由省文物局牽頭聯合組織申遺辦公機構,省文化廳、省文物局選派領導和專家指導市、縣開展申遺的有關工作。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