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給予人們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覺,亦即給予所有人的無法抗拒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很難說清楚到底是它的建筑形態,還是它的建筑色彩。
本出于等級規制的嚴格界限劃分,及由此形成套路的程式化圖案色彩管理,反使得紫禁城中觸目皆是以至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層次分明有條有理。豐富變化中的局部的斑斕色彩與整體的色彩斑斕,被控制得協調和諧,花而不亂。
本出于等級規制的嚴格界限劃分,及由此形成套路的程式化圖案色彩管理,反使得紫禁城中觸目皆是以至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層次分明有條有理。豐富變化中的局部的斑斕色彩與整體的色彩斑斕,被控制得協調和諧,花而不亂。
正如它的名稱一樣,紫禁紅無疑是它的主色調。紫禁城內所有的墻面,所有的建筑外立面,不厭其煩地一律涂抹成這樣的大紫大紅。行走其間,觸目皆紅,說是被淹沒于紅色的海洋也不為過。現在流行的中國紅說法,與紫禁城的如此景觀不無關系。

而道路的地面,院落廣場的地面,房屋的根基,十幾萬平方米的室內地面,則是灰色系列:灰白的石,灰的磚,深灰的“金磚”。
若站在高處看,又變成滿目皆黃了,那就是連綿鋪排的金黃色大屋頂。紫禁城以紅為主色,紅、黃、灰構成基本色。
紫禁城的基本色系,正是人們最常見的色彩,色彩學里的原色,被紫禁城張揚到這樣的極度,使所有看見的人們目瞪口呆。紅色的圍墻、黃色的屋頂、黃色的裝飾,包括服飾,只能由皇帝及與皇帝直接相關或皇帝批準后使用。
但紫禁城并不滿足只擁有這樣最奪目的色彩。它還需要有在這樣的大紅大黃中更為出色的色彩。它需要在最暗淡的地方有最能出色的色彩,尤其是在經常被巨大的陰影籠罩著的那些地方。
繁復的彩繪
仔細看看紫禁城中所有的建筑,所有建筑的金黃大屋頂伸出的寬寬的長長的屋檐與紅彤彤的門窗之間的那些地方,有些部位是永遠見不到太陽的。
這樣的地方,正是需要更為出色、色彩的地方。當連綿鋪排的金黃色的大屋頂與同樣連綿鋪排的紅彤彤門窗借著太陽的輝煌散發著耀眼的、刺目的光芒的時候,這樣地方的色彩卻和顏悅色悠閑自在地以它們絢爛的微笑打量著眼前的一切。
當黃的屋頂、紅的門窗因沒有陽光照射而黯然的時候,當日出之前、日落之后,當陰霾籠罩、雪雨飄灑的時候,這樣地方的色彩便大放異彩、笑逐顏開了——這就是紫禁城的彩繪,中國皇宮里的彩繪。

紫禁城里到底有多大面積的彩繪,實在無法精確計算,只能大體上做一下統計:紫禁城建筑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有彩繪的建筑占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每座建筑的彩繪部分、彩繪面積各有不同。
大多數建筑,尤其是一組又一組建筑群落中體量較大的主體建筑,從外檐、斗拱、脊檁到天花,也就是整個建筑的上半部分,從外到里全都有彩繪。
能看到的地方有彩繪,看不到的地方也有彩繪。不少彩繪并不在一個平面上,木構件的角角落落都有——要想精確計算彩繪的面積的確太困難了。
中國的木結構本就復雜,皇宮建筑尤甚。皇帝的彩繪和皇宮的木構件一樣復雜。按總的程序,依次有處理木構件表面,做地仗(地仗有使麻、使布、不使麻布等十幾種),油飾墊層,磨生油,過水布,起譜子(設計構圖,描畫紋飾),打譜子,勾線條,瀝汾,刷色,油皮,貼金,等等。
從單項看,圖案著色多達三十多種,油飾各色做法四五十種,僅朱紅一色就有八種細目。總計各種工藝工序百種以上。在異常繁復的木結構上作異常繁復的油飾彩繪,繁復復繁復,奢華無以復加。

到底為什么要用這么繁復的油飾彩繪把皇帝的宮殿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最適用的理由自然是為了保護木構件,更重要的理由當然是極端地顯示至尊與榮耀,還有無與倫比的華麗。就像皇帝要穿豪華氣派的衣服,皇帝身邊的人要穿華麗漂亮的衣服一樣,皇帝的宮殿也要穿上豪華漂亮的花衣服。同理,就像皇帝的衣服用料是最昂貴的一樣,宮殿彩繪的用料也是最精致、最昂貴的。
明史載:三大殿重修,詔征牛膠萬斤為彩繪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據《太和殿紀事》載:彩繪用紅、黃金箔128萬張(每張約110平方厘米),大青6噸,綠1.6噸,銀朱1.8噸,桐油33噸,白面17噸,油飾彩繪經費總計用白銀49000余兩。
現在大修午門、太和門、太和殿、神武門,為修飾部分彩繪僅黃金就用去十幾公斤,加厚金箔199萬張。以此類推,再算上不斷地修飾、油飾,整座紫禁城的彩繪到底用去多少珍貴的材料,實在也是無法計算的。
皇宮的彩繪以青、綠、紅、金為主色,其實幾乎所有的色彩都用上了,用遍了。白色的漢白玉底座、紅墻、紅柱、紅門窗、黃黃的屋頂,夾在這些單純、莊重色彩之間的那些用遍了各種色彩的花花綠綠的彩繪,花得格外出彩。

色彩的等級
好看歸好看,但絕不允許為了好看亂了規矩。好看必須服從等級,一定得按照等級出色出彩。最高等級叫和璽彩繪,以龍鳳圖案為核心,大面積貼金,莊重輝煌,用于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大殿及其他宮殿區域帝后出入的殿堂。
次一等級的叫旋子彩繪,因基本構圖為旋渦狀花紋而名,穩定中有流動感,多用于次要的宮殿、配殿、門廊等。
再次一等的叫蘇式彩繪,因源于蘇州地區而得名,布局靈活,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用于生活區域及宮廷花園間的亭臺樓閣。本出于等級規制的嚴格界限劃分及由此形成套路的程式化圖案色彩管理,反使得紫禁城中觸目皆是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層次分明、有條有理。
豐富變化中的局部的斑斕色彩與整體的色彩斑斕,被控制得十分協調,花而不亂。在無比宏大的紫禁城中,黃的屋頂與紅的門窗之間的彩繪,連綿為不知何處是頭何處是尾的條條彩練,纏繞飄動在座座宮殿、廳堂、亭臺樓閣之間。
事實上,整座紫禁城,紫禁城內內外外的所有色彩,共同組成一個彩練舞動、色彩繽紛的彩色世界。環繞在紫禁城四周寬寬的護城河是光澤粼粼、絲綢般柔軟的藍色彩練。
高高的灰色城墻,城墻上方向外一邊齊齊整整的堞口,向內一邊是黃色的琉璃砌出的直直邊沿,如灰色的絲練鑲上高雅的蕾絲花邊。
紫禁城內一面又一面、一圈又一圈、一層又一層寬寬大大的紅墻,紅墻上黃的、綠的琉璃磚瓦組成的連續不斷的墻脊;紅墻、墻脊夾著的長長的藍藍天空;所有彩繪上方的黃色琉璃大屋頂的鋪排;所有彩繪的下方紅門、紅窗與一根根粗大的紅柱的排列;排列齊整的、密布在一扇扇紅色大門上的金色或黑色的門釘;在紅色的墻面上不停地移動變幻著的檐角走獸的黑色影子……
花色、單色、冷色、暖色,輕盈沉靜的陰柔之色、穩重強烈的陽剛之色。移動的色彩,變幻的色彩……所有的色彩組合起來、排列開來形成長長的、寬寬的彩練,立體地舞動著,集體地舞動著,不知疲倦地舞動著。高低延綿,上下起伏,節奏明快,旋律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