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墓室內積水

挖掘泄洪通道
近期,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大一次降水。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分飽和,致使位于斯布格圖村西北的陳國公主墓室內滲水。8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遼陳國公主墓,對墓室滲水和當地有關部門采取搶修的情況進行了采訪。
洪水漫過墓室防護小屋
8月22日10時左右,記者來到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在村口見到了幾名村民。據村民們介紹,陳國公主墓室進水,是由于十幾天前連續的強降雨造成的。當時,洪水從山上狂瀉而下,把整個墓室進口的建筑淹沒,墓室內水深1米多。在村民的指點下,記者駕車沿著村北側一條通向后山的水泥路行駛了數公里后,遠遠看見陳國公主墓處有挖掘機和運土的大型貨車正在施工。
來到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有一座1米多高、2米左右寬、3米左右長的石頭混凝土房屋坐落在半山腰上,房屋南面墻上有一塊水泥抹成的牌子,上面刻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代陳國公主和駙馬合葬墓”的字樣,房屋的一扇有些變形的黑色鐵門敞開著,有一個塑料管子從里面墓室里向外不停地抽水。房屋兩側是自然形成的泄洪通道。墓室與這座房屋北面的一個高不足1米的小門相連。記者走進小屋,穿過小門,進入了墓道,由于光線昏暗,只能勉強辨認出墓室圓拱形石刻門,墓室內天井、前室、東西耳室門內主墓室都有積水,排水管就是從這里將水抽出的。
記者與施工工人交談時了解到,現場正在進行泄洪溝的挖掘工作,目前還有地下水不斷滲入墓室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洪水來的大,已經超過了墓室防護小屋的屋頂,再加上鐵門密閉性不好,洪水通過鐵門進入墓室的可能性是有的。記者從奈曼旗旗委宣傳部了解到,1986年6月,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進行了清理發掘。該墓為磚砌中型多室壁畫墓,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主室6部分組成。該墓的發現,為研究遼代契丹族社會、政治、歷史、生活習俗提供了重要資料,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該墓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啟動應急響應
墓室滲水事件發生后,奈曼旗旗委、旗政府第一時間組成了由旗長任組長、分管副旗長任副組長,旗文廣、水務、交通、電力、通訊和青龍山鎮黨委政府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響應,派員實地勘察水患,制定了相應工作措施,及時將水排空。
8月19日、21日,自治區文物局文物安全檢查組、通遼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領導兩次實地指導該墓文物保護工作,并提出了具體要求。8月21日,奈曼旗人民政府旗長布仁主持召開旗長辦公會,專題研究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及蕭氏家族墓文物保護事宜。截至目前,已采取措施恢復了電力供應;及時對陳國公主墓室內滲水進行排放,目前墓室滲水已排放干凈;奈曼旗制定了陳國公主墓防汛應急搶修方案,現在正在實施;著手進行陳國公主墓周邊圍封及環境整治保護工作,聘請專業機構,擬定蕭氏家族墓群安防工程提升方案和搶險加固方案,逐級上報審批;與自治區有關部門溝通,對蕭氏家族墓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進一步確定,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規劃;按照有關要求及時上報自治區文物局。
由于以往排洪設施比較完備,有效應對了這次特大洪水的侵襲,加之雨后及時采取的應急保護措施。目前,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文物本體保護完好。截至8月22日中午,墓室排水和泄洪通道的挖掘工作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