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完善支持政策,并選擇部分單位開展試點,在開發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兑庖姟啡绾瓮苿??如何落實?臺灣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博士對此提出藝術授權是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化產品的重要途徑。
由“中國制造”升級到“中國創造”
多年前,我和英國的創意產業之父,著名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一起接受中央電視臺對話專訪時,談到中國的創意產業的未來,我們共同認為中國不缺創意,而是缺乏創意商品。我在北京大學美學博士學位論文中提出“美在生活”的新生活型態。倡導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結合實體經濟,提升產業附加值,以其運用藝術授權讓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
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制造業陷入煉獄,但或將為中國制造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提供機遇。在邁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內部管理、品牌和管道建設、核心技術研發等環節都將啟動新升級。逐步改變產品低附加值、低利潤局面,擺脫在國際分工中的“初級加工者”角色,逐步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金融危機為“中國創造”提供了有利契機,但要抓住機遇早日實現中國創造水平的整體提升。中國制造業企業需要進行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內部變革,在工業化與國際化進程中使得“中國制造”整體質變。中國制造企業要抓住外部機遇,開拓新的市場,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特別是要避免惡性出口競爭,我們急迫需要從數量競爭轉型到品牌競爭。
藝術授權提升產業附加值
當藝術授權借著科技的進步,將藝術賦予更多的價值,由于大量復制已不再成為難題,再加上網絡的普及,特別當復制技術建立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后,從傳統產業中出售的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品,到在幾乎所有可能的日用品上附載藝術家創造的藝術符號,成為高藝術附加值產品。藝術授權為身處危機之中的傳統制造業另辟蹊徑,幫助被授權廠商在ODM和OBM之間找到了提升利潤的空間。藝術授權,出售的不只是一張畫作,或者印著畫作的杯子,而是對一個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藝術授權作為藝術和商業之間的橋梁,在藝術授權產業鏈的上游為藝術家贏得了更多的版稅收入,在下游卻為傳統經營模式的企業找到了可以提升產品利潤空間的一把鑰匙,同時也強化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現在先進國家創造營收的主要來源。而藝術授權領域就是文化產業核心價值之所在。藝術授權提供所有OEM工廠想轉型升級成為ODM或OBM企業的機會,讓他們用文化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以中華文化創意融合產業發展
“中國應該有更多屬于自己的創新產品,而不能過多依賴美國等發達國家。”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就業與增長理論奠基人的埃德蒙德·菲爾普斯表示。國際創意產業研究專家約翰?;艚鹚拐f的更明白“中國想要發展文化產業,請到故宮看一看”,“中國需要更多有創意的文化產品來讓世界了解中國。”
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1996年我創辦的artkey藝奇文創,于2007年獲得臺北故宮的公開招標委托,為臺北故宮規劃藝術授權指南。其藝術授權衍生品從2007年的4000多萬臺幣到去年2013年的9億臺幣。在國外,一些大型博物館主要收入來源于藝術授權及其衍生品,一般占到其總收入的20%至50%,而且銷售產品有大部分是藝術授權產品。而大陸的博物館、美術館在藝術授權方面的意識還遠遠不足。國內正在積極地推動文化產業,但是追溯文化的本源,所謂的文化,其實是過去的生活,而現在的生活將會成為未來的文化。中國的文化是非常豐富的,也有很多人才,但是如何把這些豐富的文化資產轉化成創意產品,影響現代人的生活,這是藝術授權關注的問題。藝術授權正在將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商品,進而讓文化商品潛移默化的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artkey近20年來對藝術授權產業升級推廣經驗,全球60余個國家合作伙伴的文化產業升級成功案例,一直在各個行業領域中摸索藝術文化與產業升級的合作和嘗試。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曾親自帶領團隊對artkey藝奇文創集團進行研究,于中國社科院出版的2013年中國文化藍皮書中發布的個案研究中提及:在國內文化產業各企業、機構中,artkey藝奇文創集團作為藝術授權的領軍企業,以其多年來的授權經驗,豐富的授權資源,帶動了藝術授權乃至整體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授權的方式,將中華文化與世界各界各行業相融合,俄羅斯最大的文具廠商,德國最大的拼圖廠商,乃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都成為文化產業附加值提升的示范性案例,以文化與各產業的融合,推動國內文化產業的新階段的到來。
中國消費品市場總額從2005年來,每年以約13%的成長至2007年的8.9萬億。中小型企業超過2600萬家。目前我國年人均品牌授權商品銷售額只有0.7美元,而日本、美國年人均分別為91美元和365美元。也就是說,假設以美國為授權產品占商品總額比例為基準,中國授權商品市場還有2.5萬億的產值。若以日本為基準也還有1萬億的成長空間。由此可知,授權產業不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更可以幫助中國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歐洲有長久的文藝復興歷史,在繪畫、建筑、音樂上都能創造出卓越的典范,美國如果要在同一面向上與之抗衡,恐怕不會有現在的百老匯、好萊塢、迪斯尼以及打破傳統美感價值的當代藝術。同樣的,若亞洲國家現在要對美國所設立的文化標準迎頭趕上,大張旗鼓的推動影視制作、發展動漫游戲,或是策劃當代藝術展覽,都只會是美國巨人文化的跟班。唯有從自己的文化著眼,才有機會開創真正有價值的產業。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如何將歷史成為價值而非包袱,是決定我們能否創造與眾不同的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我們現在要決定的是繼續成為跟班還是走自己的路,歐洲的優雅和美國的大氣或許是我們可以參考學習的,而引進歐洲設計商品,學習美國文化產業模式初期看似是建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捷方式,但這有點像失根的蘭花漂浮在空中樓閣。唯有打好基礎累積實力,從自己的文化出發,才能創造真正觸動心靈令人感動的藝術授權產業模式。也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國產業走出低毛利的困境,提升產品附加值,讓產業轉型升級。并進而以藝術授權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實現文化立國的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