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古建中國報道了某神秘大人物從垃圾上搶下四把清代三屏式官帽椅,并交給大師修復的故事(詳情可看——古建故事:從垃圾車上搶下來的百年太師椅重生記)。文章發出后,一時間網站和朋友圈評論的、點贊的多得讓小編我應接不暇。
就在小編有點沾沾自喜的時候,卻被咱們的老總批評了。為什么呢?因為上次報道太沒有文化內涵了!確實,四把椅子中蘊含了很多傳統文化及歷史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如今,四把椅子已經修復完畢,今天寫這篇后續,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它們的歷史文化。
四把椅子每一個圖案和文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意境。首先四把太師椅背面有相同的文字,左邊為“京兆郡炳山號”,中間“馀慶堂杜置”,右邊為“光緒念年六月”??梢钥甲C出,這四把清代三屏式官帽太師椅為1894年6月由京兆郡炳山號馀慶堂的一家杜姓人家所置辦。
四把太師椅背面上邊則書寫不同,有“蝶城緞剪香寒”,“蜂城飯吐成蜂”,“鶴城鞋草仙古”,“茶醉桐梧”,對應著椅子前面的圖案,記載為四個不同地方的民間典故。我們一個個來看。
1、“蝶城緞剪香寒”
圖/“蝶城緞剪香寒”正面背面
蝶城為廣西自治區隆安縣,明嘉靖十二年,設置隆安縣,清朝沿襲之今,因其地形俯瞰像展開翅膀的一只蝴蝶,所以叫蝶城。梅花香自苦寒來, 緞剪香寒可以理解為“北風起,南洋馥。一剪寒香徹骨,冰霜消融三途。不知歸期,哪管前路。濁酒一壺,明月一暮。問天道正邪何分,走方寸笑嘆命數。跌跌撞撞,迷迷糊糊。顛顛倒倒,清清楚楚。僧俗不收,朝堂不錄。不留只字片書,西出陽關無故?!彼磉_之意境。
2、“蜂城飯吐成蜂”
圖/“蜂城飯吐成蜂”正面背面
蜂城(未找到相關確實資料,一般指養蜂之城,推測為蘇州某個地方),飯吐成蜂為吳淑《事類賦.蜂賦》注引《葛仙公別傳》:“仙公與客對食,客曰:‘當請先生作一奇戲。'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飯,盡成飛蜂滿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肅,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張口,蜂飛入口,悉復成飯?!?/span>
3、“鶴城鞋草仙古”
圖/“鶴城鞋草仙古”正面背面
鶴城古指睢縣一養鶴之城。“鞋草仙古”指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得道成仙之事,有“仙姑曬鞋”位于三清山南清園環形棧道的西部內側,是三清山著名景點之一的兩塊像草鞋的石頭。古時在民間還有些鬼、動物、年久大植物,都會往天上修,沒修上天前,就是仙道,仙道僅比人高一級,比天人天神低,有的修幾百年,有的修上千年,有的修萬年不等,民間就叫他們馬仙、大仙、大神。
4、“茶醉桐梧”
圖/“茶醉桐梧”正面背面
“茶醉桐梧”指一種意境。可理解為人生得意或失意時邀兩三好友,在梧桐樹下的小巷、茶莊、咖啡室,以茶代酒相互慰藉訴說衷腸!更有“《點絳唇》梧桐疏影漏君意,情上眉頭與君離,也看庭院,草盛豆苗,月明星稀,洗盡金朱玉粉...《游仙醉茶會詩仙》觀魚閑看昆明湖,蕩舟醉茶麗江呆。登臨遍嘗千山果,鳥瞰花種滿地栽?!钡膬号角榧肮Τ擅烷e庭信步之境!
紹興皋埠鎮有個桐梧村是個著名的青瓷窯址,出土器物多為盤、碗,胎色灰白,釉色青綠瑩潤,器表用劃、剔、印手法,飾花卉、飛禽圖案。它們屬于五代遺存,是十分珍貴的文物遺址。
蓬萊,仙山樓閣影重重,縹緲虛無接太空,此間仙氣繚繞,美不勝收。蓬萊閣坐落在蓬萊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凡至蓬萊者,一心窮其頂。卻鮮有人留意,仙山腳下有谷名醉茶,上接仙家圣境,下連人間煙火,景致亦不遜色。
引申閱讀:“馀慶堂杜置”“京兆郡炳山號”
1、“馀慶”,現今字典中余同馀,二字來自《易經·坤卦》?!独ぁの难浴氛f:“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此處介紹三個余慶堂:
?、僬憬〗鹑A市蘭溪市“余慶堂”位于女埠街道渡瀆村渡一行政村,建于明洪武年間,建筑總面積約860平方米,平面布局為三進一穿堂,堂前尚存一對明代石獅。此祠堂系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者程頤、程顥的后裔程嘉禾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祠堂廊本墻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立的“建造程氏余堂碑記”碑高189公分,寬74.5公分,敘明程氏后裔程嘉禾“棄舉業,逐廉價之利,家業興隆之日”建祠以追遠祖。該建筑是三合院,門樓居東,廳堂朝南五開間,明間抬梁式,用五架梁和及平梁,有隨梁枋,前廊有軒,抱頭梁前部呈象鼻狀。四前檐柱為瓜棱形,刻花雀替,軒和門樓刻卷草,雙龍紋和壽字。
留存至今布局完整,結構完好無損,更有石碑記載建造經述,是清乾隆晚期祠堂的代表作。2005年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诤趹椝鶆撯艖c堂乃安徽績溪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內設醫館之名。胡宗憲(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世代錦衣衛出身,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進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授官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累遷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為官二十九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死后追謚襄懋。
③水南“余慶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委會水南自然村內,創建于清道光二十(1840)年,由富豪黃怡齊精心規劃構筑。因其在江西古重鎮吳鎮開辦水運木行而發跡,回家創建了“余慶堂”。
水南余慶堂占地面積1940平方米。主屋由兩幢房屋組成,坐北朝南,磚木、硬山頂穿斗式結構。面闊12.9米,進深25.44米,后堂俗稱"閨秀樓",為堂樓結構。樓上設有回廊,靠臨天井邊沿設有憑眺雕花欄桿和堂樓花窗。整個"閨秀樓"的木板裝修,雕刻圖案繁多,且紋飾精美,雕工細膩,使整個后堂顯得富麗堂皇。
故此太師椅背面所記載的“馀慶堂杜置”,絕非上述三處之出處。文至此處,可知“馀慶堂”是通稱不是專稱。歷代以之為名的中藥鋪房、書房雅舍乃至鄉村耕讀之家等各類堂號,何止千百?
2、“京兆杜氏”,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京兆郡為郡望的士族,漢朝時期就有俗諺稱京兆韋氏和京兆杜氏為“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南北朝時期,京兆杜氏成為關中郡姓之一。
唐朝人說:“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痹诮裎靼矕|南(故少陵原)有唐代長安杜氏家族墓葬,著名宰相杜如晦、杜佑、晚唐詩人杜牧均埋葬于此。歷朝多為官,名人輩出,魏晉到隋唐皆與各大門閥皇族宗室聯姻。
東漢時有杜篤;曹魏時期有杜畿,杜恕。鎮南大將軍杜預(杜恕之子)為西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唐朝時代為官者為最,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杜如晦,歷史典藏《通典》之作者杜佑,其孫則乃晚唐詩人杜牧。唐朝為宰相者杜氏有11人,為刺史郡守者數量更甚。京兆,襄陽,河南杜氏本一家,故詩圣杜甫自稱少陵野老。
下面讓我們用幾張圖來回顧一下吧!
圖/修復前
圖/修復中
歷時一年終于修復完成了!
圖/修復完成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歷史淵源的承載及底蘊,竟在這小小的四把太師椅中就能挖掘、追憶、暢想如此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典故。只可惜文者才疏學淺,只好自得其樂、拋磚引玉有嚴肅、戲說、無厘頭之意,也敬請各位有識之士求證梳理,而讀者大可一笑了之!(古建中國-記者漢五銖特別報道,版權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