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第一監獄是我省監獄系統監區文化和心理矯治工作的老牌先進。近年來,省一監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發展修心文化,以“一區一品”文化品牌為抓手,陸續創建了一批擁有國學、書法、繪畫、太極、民樂等文化特色的監區,并先后將數十項傳統文化藝術引進監獄,其中不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如“安塞腰鼓”“龍舞、獅舞”“川劇變臉”“蘇繡”“漆線雕”“布糊畫”。
文化潤魂,藝術修心。如今,省一監已形成了獨具人文特色的監獄文化風格,令越來越多的服刑人員“脫胎換骨”,參與修心教育活動人數已達3600人。
文化潤魂
100名頭扎白羊肚手巾、腰纏紅腰帶的精壯漢子,在隆隆大鼓的助威中,踢腿轉身,輾轉騰挪。粗獷豪放的舞姿、剽悍威武的身影,剛勁激昂、氣勢磅礴,使觀眾沉浸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這是在省一監年度文化盛典——第七屆動漫文化藝術節上,服刑人員表演“安塞腰鼓”的場景。
2008年,省一監決定在監區文化建設中,引入“安塞腰鼓”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剛開始,首批二十余名愛好者從零起步,以視頻為師,逐步學習掌握了“小纏腰”“大腰鼓”“十字梅花”“亂開花”“踢腿過檔”等動作套路。此后,愛好者們很快成立了一支初具規模的“祥龍腰鼓隊”。
“安塞腰鼓”“龍舞、獅舞”等動態藝術形式,熱情奔放,講究團隊協作。服刑人員參與其中,有利于培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心靈成長;令他們由抑郁轉向開朗,讓孤僻的個體逐漸融入群體;從團隊協作中感受新型的人際關系,體驗付出與堅持的人生價值,從靈魂深處啟發他們對人生的重新審視與思考。
服刑人員白某,司職“安塞腰鼓”大鼓。他忍著傷痛參加表演,確保了團隊演出的成功。面對贊許,他認為是團隊里的“腰鼓精神”感染了他。作為“祥龍腰鼓隊”領舞的服刑人員鞏某,在入監十年后,從一名“刺頭”變成了一名改造積極分子。
被川劇藝術家們視為“不傳之秘術”的“變臉”引進三監區后,每逢閑暇時,監區院子里便熱鬧非凡。近百名服刑人員分成若干方陣,舞旗、變臉、走臺步,人人陶醉其中。從小喜歡戲劇的李某,原判無期徒刑,曾對生活喪失信心,自加入“變臉”表演團隊后,經過努力,終于掌握了高難度的變臉技巧和舞臺表演,最終成功完成了表演,他的性格也逐漸變得陽光自信。
藝術修心
2009年,范某因犯搶劫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投入省一監改造。入獄后,范某收到了母親寄來的一個包裹。可是當他滿懷期待地打開包裹時,卻發現里面只有母親手工縫制的、土得掉渣的布鞋和繡花鞋。范某失落地覺得,因為犯罪,連母親都不在乎他了。帶著仇視、自暴自棄的情緒,范某服刑的前8年,違規不斷。
在警官的反復開導下,范某加入了“蘇繡+”工藝品創作隊伍。自視甚高的他起初雄心勃勃地想繡一幅牡丹,可一個月過去了,經歷了無數次針刺之痛,將刺繡不斷地拆了繡、繡了拆后,范某才勉強繡出一片小小的葉子。這讓他想起了一直被丟棄在儲物柜里的母親送給他的鞋墊,并體會到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真正涵義。那些鞋墊上密密麻麻的針腳,不知凝聚了母親多少心血與汗水,融入了母親多少的愛與思念!如今的范某,帶著對母親的愧疚、對生活的感激,踏實地服刑。他為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出獄前,一定要為母親縫制一件旗袍。

相對于其它工藝,制作漆線雕的工藝更為復雜。一塊土坯,經過條、盤、纏、堆、雕、鏤、刻等數十道工序,才能形成各種姿態萬千、流金溢彩的藝術品。雕刀遇上泥瘤要輕輕地削;琢至泥薄處,則要慢慢地刮;打磨拋光更是需要特別在乎拐角細節。雕技是信心與耐心的歷練,這就是監獄引入“蘇繡”“漆線雕”“布糊畫”等靜態非遺項目的初衷——慢功出細活。服刑人員在參與創作中,躁動的心性得以平復,焦慮不安的情緒歸于寧靜。藝術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了洗滌心靈、啟迪心智的作用。而自己親手創作的精美作品,更喚醒了他們內心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進而開啟了重塑健康人格的進程。
服刑人員田某,參加蘇繡三年多來,從一個性情暴躁、動不動就想打人的暴力分子,逐漸轉變成了不愿爭執、積極改造的優秀學員。服刑人員黃某在制作“漆線雕”作品的過程中同樣也從一個性情暴烈、陋習成堆的人,慢慢變得能靜下心來,認真做事。他的作品“雙龍戲珠”,被選送參加省監獄管理局“講改造故事走好新生路”教育改造展示作品競賽,榮獲了優秀作品獎。
產業啟蒙
在服刑人員“李師傅”心中,有個未來的創業夢。李師傅本名叫李達(化名),之所以被叫師傅,是因為在監獄引進的動漫技術培訓中,他逐漸精通了PS平面設計和coreldraw3D制圖,成了監區里的“小師傅”。
年少的李達因一時沖動犯下重罪,背負了漫長的刑期,但他心中始終有個大學夢。前幾年,弟弟考上大學的消息讓他感到自愧。“總不能讓我這個哥哥出獄后靠弟弟吧!”這句玩笑話,成了他一直堅持學習的動力。
去年,監獄引入了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布糊畫,從繪樣到裝飾成畫都與他之前學習的美術基礎息息相關。即將新生的李達對未來的生活有了詳細的規劃:利用學習的布糊畫技術和PS的平面設計以及3D制圖技術相結合,開一個自己的網店和實體店,自主創業。

“布糊畫”“蘇繡”“漆線雕”等既是藝術,更是文化產業。這些蘊含著豐富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的作品,已成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參與藝術作品的創作,在提升了服刑人員藝術文化品位的同時,也使服刑人員擁有了一技之長,更是一次文化產業的市場啟蒙,為他們未來人生又增添了全新的選擇。
省一監監獄長楊國東表示,將“非遺文化”與“監獄文化”有機融合,使教育屬性和藝術屬性得以進一步彰顯,這是文化的傳承,更是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傳統文化的蘊育、成長、綻放,將監區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驅動力凝結成服刑人員洗心潤魂的源頭活水,打造成他們新生歸正的引航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