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營造師崗位培訓工作自2012年起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自此以后,古建營造師將持證上崗。人社部《古建營造師崗位能力證書》將作為業內人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權威證明。這項工作開展以來起到了很大的反響。這項工作將瀕于失傳的古建營造技藝重新發揚光大,并給與古建營造師在職業上應有的地位和社會認可,讓他們成為受人尊重的古建營造師。
古建營造師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的全國性崗位培訓工作,針對從事古建筑施工技術、設計、監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分為高級古建營造師、中級古建營造師、助理古建營造師三個等級。培訓內容包括中國文物建筑保護法規與施工管理規范,古建筑木作技術,古建筑瓦石營造技術,古建筑油飾技藝,古建筑彩畫技術,古建園林營造技術。

培訓由國內知名古建專家授課。學員經過培訓,參加人社部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的統一考試,合格的學員,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頒發《古建營造師崗位專項能力證書》。證書全國通用,可在網上查詢,是對持證人任用、考核、工資水平核定的權威依據。
建筑工程是一項實踐性其強的工作,需要用大批掌握著精湛技藝的工人,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人員是搞好建筑工程的基礎,但是從近一些年的情況看,工人隊伍狀況不容樂觀,首先是建筑行業工作條件艱苦,待遇偏低,年輕人不愿意干,尤其是80后的年輕人,包括農村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這個工作。
二是建筑業徹底市場化以后,企業為了減輕負擔,普遍不養工人,企業只有管理層,沒有操作層,工人來源都是勞務公司,包工隊,目前的勞務公司,包工隊并沒有一套適應這種市場模式的管理制度,對技術工人的福利,待遇、社會保險,技術培訓,素質提高缺乏完善的辦法和措施,尤其是農村包工隊,農民工基本是有工程的時候來了,工程完了就走了,農民工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缺乏歸屬感,和以前工人所具有的國家主人翁的角色相差很多。
古建營造師崗位培訓工作開展以來,在行業內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尤其是廣大技術人員的支持。他們說很少有這樣的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培訓工作能得以與行業內專家學習,對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理論素養都有很大的提升。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