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建安徽省委主委李修松在提案中指出,所有對公眾開放的國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享受國家文化惠民政策中不能區別對待,應當一視同仁,進而全面帶動我國博物館、紀念館整體向前發展,建議將新增國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納入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
博物館、紀念館是陳列、展示、宣傳人類文化和自然遺存的重要場所,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宣傳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中宣發〔2008〕2號),財政部發文《中央補助地方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于2008年啟動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至2010年全國公布了三批國家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名單,數量達1893家,其中安徽省共有89家博物館、紀念館納入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
免費開放順應時代,順應民意,是文化惠民的大手筆,彰顯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文化責任,顯著提升了陳列展覽水平,促進了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免費開放政策自實施以來,博物館、紀念館各項工作均取得顯著成效,參觀人數穩步增長。自2010年至2014年,歷年參觀人次分別為46494萬、51660萬、57400萬、63777萬、70155萬,其中青少年參觀人次分別為13018萬、14465萬、16072萬、18206萬、19643萬,增幅相當大。觀眾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青少年、低收入群體、農民工、村鎮居民、老人和兒童的參觀人數較免費開放前有了大幅提高。服務和安全設施得到完善,陳列展覽水平顯著提升。以安徽省為例:全省博物館、紀念館基本陳列300多個,臨時展覽每年基本穩定在500個左右,針對青少年的臨時展覽占展覽總數的30%以上。
在看到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還存在的一些不足,如體制機制不活,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服務水平不高等等,特別是自2010年之后,國家未再對新增的博物館、紀念館給予免費開放補助,免費開放沒有覆蓋全部已開放公共博物館、紀念館,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安徽為例,2010年至2014年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新增了33家博物館、紀念館,并自行實施了免費開放。但這些新增館未能享受到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致使這些博物館、紀念館經費緊張,服務能力和開放水平滯后,明顯落后于已享受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的博物館、紀念館,影響了作用的發揮,客觀上拉低了博物館、紀念館在群眾中的影響,不利于文化體系的整體建設,無法滿足公眾的社會文化需求。
所有對公眾開放的國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享受國家文化惠民政策中不能區別對待,應當一視同仁,進而全面帶動我國博物館、紀念館整體向前發展。
確保所有開放國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納入國家免費開放范圍,促進博物館、紀念館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完善我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發揮博物館、紀念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社會價值,有利于加強國家文化交流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宣傳推廣。況且就國有公共博物館、紀念館而言,其數量的增加是有限的,所以將其全部納入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所需新增經費并不多。最近,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將更多博物館納入財政支持的免費開放范圍。為推動這一部署的落實,我們建議:
一、進一步擴大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將新增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部納入國家免費開放體系,享受與已經納入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的博物館、紀念館同等待遇,完善免費開放制度和運作機制。
二、強化專項經費保障和管理,督促落實各級財政配套專項經費,逐步改革經費使用辦法,試行并推廣項目制,促使博物館、紀念館事業健康發展。同時加大對專項經費的監管力度,規范專項經費的使用,提高免費開放經費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服務標準和績效考評制度,實現免費開放績效考評常態化,確保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管理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三、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宣傳力度,促進博物館、紀念館與公眾的溝通交流,讓博物館、紀念館更好地成為服務人民的文化場所,讓人民群眾更加喜愛博物館、紀念館,從而更好地發揮這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在實現中國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