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瑛(1585-1666),字田叔,號蜨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外史、東郭老農,錢塘(浙江杭州)人,所居畫室榜額曰“城曲茅堂”,為明末清初“武林畫派”領袖,其同時和稍后的畫家如陳洪綬及金陵八家等,都曾受其畫風影響,是晚明能夠“承先啟后”的大師之一。
藍瑛工書善畫,以此為生,是當時有名的職業畫家,山水、花鳥、梅竹,無一不精,而以山水最為著名。其畫近師沈周、文征明,遠師黃公望、吳仲珪,在臨摹宋、元諸家方面,尤為致力,《圖繪寶鑒續纂》評之曰:“畫從黃子久入門而醒悟”,是指他能融北宗馬遠、夏圭及“浙派”筆墨,入南宗董源、巨然及“吳派”畫法,線條粗曠劈砍,落筆頓挫剛健,造型尖新峻峭,時有陸治之風。晚年筆力蓊郁蒼勁,疏宕縱橫,氣象雄渾,名聲突起,可以直追沈、文。其山水善寫秋冬景色,多為大幅立軸,構圖多高遠、深遠之境,畫法以水墨鉤勒,淺絳設色為主,間或作青綠沒骨,鮮艷奪目,極富變化。所畫青山、白云、紅樹,多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鉛粉諸色,點染別致,為晚明山水之異數,史稱“后浙派”,并尊他為“浙派殿軍”。藍氏一門皆擅畫,如藍孟、藍深、藍濤等,皆能妙傳家學,弟子劉度、馮仙湜、王奐等,亦都各有成就,是為“武林畫派”之中堅。

《萬山積雪圖》水墨淺設色絹本立軸,是藍瑛五十歲以后,成熟期的力作,款印俱精:款書:“范華原萬山積雪,畫于鶴州草堂,蜨叟藍瑛”,筆勢雄強自然,墨色濃淡流暢;下鈐白文印:“藍瑛之印”,朱文印:“田叔父”,印文完整清晰,有緒可考。(參見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下。)
全畫以水墨暈染寒山天地為主,以淺朱磦及淺赭石,為主樹屋宇著色,寫出一派秋末初冬霜降景致,最后在木橋之上,刻劃旅人身著厚衣,且行且游,令觀者有冷風襲人之感。
此畫構圖采取“吳派”最擅長的“左右堆推深遠法”,樹石由右下向左中堆起推進,再由左中向右上斜堆推進,直至頂峰作結,繁復緊密,高潮迭起:山樹氣脈來去清楚,動勢一貫,其間點綴溪橋人物,館舍回廊,疏林高亭,池塘煙霧,可得水石虛實互補,林屋開合掩映之妙。加之以水墨陰陽渲染,得山樹渾厚之體;濃墨點苔著葉,提氣脈轉折之神,更增全畫氣韻,生動一出,精彩倍顯,讀畫細心者,當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