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建設中的蒙華鐵路沿線臨猗縣和鹽湖區的三處古代遺存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臨猗縣鐵匠營漢代墓地清理出的磚砌仿木結構斗拱實物,這在全國漢代墓葬中極為罕見。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該墓地為帶長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磚室墓,墓內放置兩棺,出土若干釉陶類隨葬品。該墓的重要發現是在甬道內兩壁上有以灰磚壘砌的斗拱。立柱上承櫨斗,斗上左右出橫栱,為“一斗兩升”形式,每個橫栱的散斗上又支撐一個小的“一斗三升”,整體為重栱。
斗拱上承檐枋,再上為斜方格紋和圓角方形紋樣的灰磚,其上殘留有磚雕的檐椽滴水。甬道內兩側以斗拱為主體的磚雕形式當是象征漢代大型建筑物入口門前兩側的高臺建筑——闕。鐵匠營墓地甬道內的斗拱建筑是目前北方地區僅見的以建筑材料灰磚壘砌的明確的斗拱實物。
山西是古建筑大省,地上現存最早的木構古建筑為唐代,但考古所發現的建筑構件的實物資料已可前推至北朝,北魏宋紹祖墓的石室有石質斗拱樣式,北齊厙狄回洛墓發現木構斗拱,比北朝更早的建筑構件樣式此前還未曾發現。
此次鐵匠營漢墓磚砌仿木結構斗拱的發現,不僅將山西省的建筑實物資料提前到漢代,而且對于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尤其是斗拱的形成、演變、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