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慶市市區保護性建筑名錄中,將坐落在安慶市大觀區菱湖南路128號安慶師大菱湖校區的近代建筑國立安徽大學教職工宿舍樓稱為“安徽大學青樓”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了解到,安慶師大目前擬就“安徽大學青樓”的命名進行交涉;安慶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辦公室則回應:別想多了!
古人給風月場所想了一個美麗的詞:青樓。然而,青樓再美,卻成了妓院的代名詞。正因如此,安徽大學教職工宿舍樓被有關部門命名為“安徽大學青樓”,才會引起安慶師大及教師的強烈不滿。安慶師大目前擬就“安徽大學青樓”的命名進行交涉。對此,當地有關部門則回應:“希望大家不拘小節,對一個建筑的名稱,別想多了!”這種“懟”人的態度,顯然令人難以接受。
教職工宿舍樓被叫“青樓”,當然不妥;而將保護性建筑命名為“青樓”,就更不妥了。眾所周知,古建筑,包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解放初期歷史建筑等,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每一個能夠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都有著厚重的文化支撐和延續。而將古建筑命名為“青樓”,首先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一種褻瀆。
古建筑被叫“青樓”,誰也做不到“別想多了”。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建筑作為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形式之一,比其他各種實際活動更專一無二地服務服從于美感要求”。從這一點來看,古建筑被叫“青樓”,不符合“美感要求”。尤其是古建筑與公共場所、商廈、住房等現代建筑相比,具有本質區別;其命名不僅體現在實用功能上,更體現在所表達的情感,所包含的象征意味、心理暗示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等。
特別是,古建筑命名更應體現嚴肅性、科學性和文化性。必須很好地在文化上、精神上傳承已有的文化,并且還要做到創新。因而在給古建筑取名時,就要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和諧以及溝通功能,為歷史留下文化記憶。換言之,古建筑命名,更應注重其是否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相融合,是否與周邊的建筑和城市環境相協調,是否進行了文化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