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文化是城市的根,建筑是城市的記憶。9月16日,2017年度禪城區歷史建筑保護活化工作新聞發布會在梁園舉行,“探歷史風韻·品老城建筑”歷史建筑保護活化系列活動的序幕。
通過活動,讓市民感知歷史建筑的文化魅力,能夠提升人們對保護歷史建筑重要意義的認識,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到保護歷史建筑行動中。
歷史建筑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讓它鮮活而生動地呈現在今人面前,精心保護無疑是最為迫切的首要問題。只有得到精心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歷史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才能得以傳承和延續。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包括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遺產在一天天消失。這種消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破壞,如地震、海嘯、臺風等極端災害氣候。一方面是由于人為原因,如在城市拆遷中沒有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導致一大批文化遺產在城市化進程中消失。
保護文化遺產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其中關鍵在保護文化,難點也在保護文化。這里面有兩個關鍵,一是避免文化遺產的人為消失。這是再也不能重演的“文化悲劇”。須知,人為消失一個文化遺產卻是異常簡單的事情,推土機頃刻之間就能毀掉一個歷史文化遺產。二是避免文化丟失。這是保護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遺產不是孤立存在的,與歷史、人文、風土、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恰因此,保護歷史建筑不能局限于保護建筑本身,而要將保護與之相關的歷史、人文、風土、民俗等文化附載,也一同精心保護好。
一磚一瓦是歷史建筑的外在,文化附載是歷史建筑的內里。文化是歷史建筑的靈魂所在,失去文化的歷史建筑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空殼。既保護外在建筑之美,又留住內在文化之魂,歷史建筑才能“神形兼備”,永葆生命力,并在現代活化復興,為城市注入傳統文化內涵,使城市更具“文化味”。文化遺產是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將文化遺產消失殆盡的城市,再繁華也沒有自身特色。高樓可以仿制,商場可以復制,但文化遺產獨一無二,無可復制。看看現在的城市,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可是,繁華的表象下,珍貴的城市文化遺產留下多少?城市的文化內涵還有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