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西伯利亞聯合考古隊合影。
大量的石制品散落在遺址之中,它們誕生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重慶市考古專家的手中,這個埋藏著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秘密的遺址,被慢慢的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并不是屬于重慶市的某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位于數千里外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上。它的發現,填補了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而完成這一切的,是受邀前往俄羅斯的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三峽庫區豐富考古經驗打動俄羅斯
為什么遠在千里之外的俄羅斯會專門來到重慶,邀請重慶市的考古專家前往西伯利亞進行考古發掘?究竟重慶市的考古力量哪里吸引了俄羅斯呢?
剛剛結束了考古工作回到重慶的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說,打動俄方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在為期十余年的持續發掘中,一個個埋藏在三峽庫區淹沒區內的地下遺址、墓葬被完好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我們對歷史的尊重,對文物的尊重,打動了俄羅斯。”
此外,中國考古專家們對地層年代的精確判斷,也是讓俄方贊嘆不已的絕技之一,“在考古中,越是文明發達的國家,歷史地層的判斷越困難,因為層層疊疊的地層會有不斷打破的現象出現,所以每一個中國考古隊員,都學會了一套豐富的地層判斷經驗。這樣的經驗,也讓俄羅斯人贊嘆不已。”工作人員說,準確地判斷地層,才能準確地翻閱歷史這本浩如煙海的“巨作”。
而近年來,加上市文化委的重視,最終促成了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俄羅斯的合作。
8月16日,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的邀請,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派出專業技術力量赴俄羅斯,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共同組建聯合考古隊,對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代巖畫和青銅時代墓葬進行了調查、試掘、測繪和拓片等相關田野工作。
吃面包加牛肉罐頭、茶葉當蔬菜
相較于在中國境內的考古,這次讓重慶市考古工作者們最為頭疼的,就是每天的伙食了。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上,人們都是以游牧為生,這樣的生活習慣,讓考古隊很難在遺址點附近找到駐扎的人家。
“我們在國內考古,最多步行幾公里,就至少能找到一戶人家,因此,我們大多會租用農戶的房屋進行駐扎,而這次在俄羅斯進行考古發掘的地方,一眼望去全部是大草原,除了隊員們,極少能見到普通的居民,所以,帳篷成了我們每天休息的唯一去處。”
這還不是最讓他們不習慣的,雙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才是最為頭疼的問題。“中國人習慣了吃大米、饅頭,也習慣了每一頓都有蔬菜;而在俄羅斯,因為遠離人煙,這樣的飲食習慣根本得不到保障。”
因此,考古隊員們開始和俄羅斯考古工作者一樣,頓頓吃上了面包和牛肉罐頭,“每一頓都是這樣的伙食,確實很考驗我們的胃。”
而沒有蔬菜,更是巨大的挑戰,茶葉成了蔬菜的替代品。為了解饞,考古隊員們幾乎人手不離一杯熱茶。“熱水是有的,從重慶帶去的茶葉就成了我們每天的‘蔬菜’了。”
首次在哈卡斯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
舊石器時代遺址的野外調查、試掘是本次聯合考古的重點。近年來,西伯利亞相關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現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古人類的遷徙與擴散、石器技術組織的發展與演變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成為國際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熱點。
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中俄聯合考古隊對馬特蓋奇克遺址和卡緬內伊洛卡遺址進行了試掘工作。馬特蓋奇克遺址位于哈卡斯共和國境內葉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右岸的二級臺地上。這次試掘出土了以燧石、火山巖、石英巖為主要原料的小型石制品。從加工技術上來看,主要以錘擊法為主要剝片方式,結合石制品特征和階地埋藏環境推測其年代不晚于距今1.2萬年。
工作人員說,這是首次在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的阿巴坎河流域二級階地地層中發現舊石器時代遺物,擴大了葉尼塞河流域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間分布范圍,填補了該區域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為認識古人類的遷徙與擴散,探究石器技術的更新與演進、闡釋人類適應方式的變遷與發展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而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水庫庫區庫爾塔克左岸臺地上,重慶市考古專家還發現了另一處更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卡緬內伊洛卡遺址。在這里,考古專家們試掘出土了以燧石、脈石英等原料加工的小型石制品,其工具加工方式多變,有向背面加工、向腹面加工和錯向加工等幾種手法。從埋藏環境與地層疊壓順序判斷其年代不晚于距今2.4—2.8萬年,此次考古發掘為研究葉尼塞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增添了新材料,對于認識舊石器時代晚期人群的遷徙與交流,技術組織的發展與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將聯合啟動對葉里塞古城考古工作
除了對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工作外,聯合考古隊還對位于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烏斯季索斯塔加爾文化墓群進行了調查、測繪工作。塔加爾文化(TagarCulture)是南西伯利亞青銅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1世紀,分布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哈卡斯共和國和克麥羅沃州東部等地區,以前蘇聯著名考古學家吉謝列夫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塔加爾島發現的大石板墓命名。
聯合考古隊使用全站儀、GPS等測繪設備結合地理信息技術對烏斯季索斯塔加爾文化墓群進行了首次測繪工作,為塔加爾文化石板墓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為制定下一步考古發掘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第一次的聯合考古已經結束,而俄方又看中了重慶考古專家們對古城址的考古經驗,“最近我們正在對云陽磐石城、奉節白帝城、萬州天生城進行考古,在這些考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吸引了俄方的考古專家們,經過初步洽談,接下來,我們還將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俄羅斯的葉里塞古城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工作人員說,這也就意味著,重慶市的考古工作者們,將會和俄方進行更多方面的考古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