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幾千米以上,在伊朗北部吉蘭省(Gilan)內的厄爾布爾士山脈(Alborzmountainrange),一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6年的小村莊充滿著生機。村莊在山上半隱半現,似乎從其中生長出來;這些獨特的赭褐色的馬蘇萊(Masuleh)結構隨著山的坡度而建;村莊最不同的特性就是如此:很多這樣住宅的房頂都直接連接、或者化作服務上面一層住宅的街道的一部分。

這個古色古香的村落可把其歷史追溯到在今日馬蘇萊西北六公里以外的一個地方。吉蘭省位于曾經的絲綢之路上,而此村落(之前也被稱作Khortab或者Masalar)最初圍繞著一處鐵礦開始發(fā)展,然后漸漸地成為了一個興盛的、主要經營鋼鐵生意的貿易門戶。根據史料記載,幾個不幸的事件促使了村落選址的逐漸遷移,包括一場十分致命的瘟疫以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地震。現在稱作KohnehMasuleh,意為舊馬蘇萊,這個歷史遺址現存的只有一條裸露的、滿布巖石的地皮,但是其對應的今日村落則在附近很好地存活了下來。

對氣候的憂慮引導了(原來村民)對這個地點、高度、也就是空間分布的選擇,而這些因素并不是武斷決定的。在現存海拔更低的地方安家很可能會經受洪水的侵襲,而伊朗的冬天的嚴寒則也會讓低處無法住人。今日馬蘇萊的地點讓最理想的日光照射、溫度以及天然保護變得可能。
在這里,大自然、建筑和社群一起繁盛興旺。這是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yè)建筑師設計建設的村莊,而是經過村民們自己親手搭建。像所有的地方性建筑一樣,(這種結構)的智慧在于其對多種因素的敏感性:環(huán)境、氣候、材料以及當地的傳統(tǒng)和需求。木材、土磚、以及石材的材料組合用于建設這些呈60度角傾斜、堅定屹立的房屋。用天然石材打造的地基,加上牢固的“kohdeever”,意為被山的坡度支撐的山墻,讓這個臺階式村落的建設方式能夠抵御地震。

就像貿易對舊馬蘇萊村民的重要性一樣,在今日的馬蘇萊,bazaar巴扎處于村莊的心臟部位。許多手工藝品在這里被制作和銷售;除了工匠們活躍地實踐以及販賣他們的商品給本地村民和外來游客,當地工藝也是這里的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別是gereh-chini一種傳統(tǒng)的木工手藝:兩到三層房屋朝南的外墻都被擁有復雜精細的木制網格窗戶穿印點綴。

這么多之中最不可置信的一點是馬蘇萊對公共空間的巧妙運用:沒有任何標記過的界限,所有的房頂都也給上一層的居民發(fā)揮庭院、花園和公共通道的用途。通過蜿蜒盤旋的樓道,從一個露臺連接到另一個露臺的狹窄胡同以及小徑,整個村落組成了一個龐大的、互聯的、多層的、和與所有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間。每一處窄小的樓梯都有配有匝道,為方便當地人用來運貨的獨輪車上下;因為其特別的空間格局,馬蘇萊是全伊朗唯一的一個禁止車輛通行而讓行人自由移動的定居點。

在其互聯性中,可以看到利比亞西北部古達米斯村落(Ghadames)如同迷宮般天臺的影子。但是與古達米斯不一樣的是,馬蘇萊的這些天臺在社區(qū)互動以及友善共存這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村落吸引的游客人流每年都在增長,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Site)的申請正在進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