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肥市開展了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市區擬新確定歷史文化街區2處、歷史建筑共18處。10月12日,記者從合肥市規劃局獲悉,為留住合肥人的鄉愁,即日起正式啟動歷史建筑普查線索征集。這在合肥市還是首次。
擬新確定2處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建筑,是凝固的舊時光,銘記著城市的歷史,將豐厚的城市底蘊凝固在一磚一瓦里。根據住建部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標準,近期,合肥市規劃局對各區、開發區上報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進行了初步審核,并最終匯總了各項普查數據。

相關人士透露,合肥市域目前無現狀歷史文化街區,已公布歷史建筑113處(含巢湖市等四縣一市)。此次,合肥市區擬新確定歷史文化街區2處,擬新確定歷史建筑18處;巢湖市擬確定歷史文化街區3處,擬新確定歷史建筑6處(最終數據以市政府公布為準)。
在《合肥市歷史建筑建議名錄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專家咨詢會上,專家就建議,合肥市應加大普查力度,將一些有特色的筒子樓、大板樓、工業遺產建筑等納入歷史建筑范圍。下一步,在請求市政府盡快公布歷史建筑名錄的同時,規劃部門還將理清歷史建筑的保護分級分類標準和分級保護體系,探索保護利用長效機制。
首次開展歷史建筑線索征集
李氏家族舊宅(國保)、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大樓(國保)、江淮大戲院(省保)……這些都是合肥市民耳熟能詳的歷史建筑,但仍然有部分歷史建筑會遺落在城市的角落。為找尋每一處這樣“凝固的舊時光”,合肥市規劃局正式發起了“尋找身邊的歷史建筑”活動。這在合肥市還是首次。

歷史建筑到底有什么標準呢?工作人員解釋,首先是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另外,這些建筑物要么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比如,與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相關聯,在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上具有代表性;要么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反映一定時期的建筑設計風格。“比如,合肥二中藝術樓、科學島合肥現代科技館、叉車廠原廠房、中科大東校區老北門、長江飯店等。”
推薦歷史建筑時,市民要提供準確的建筑物詳細地址和具體位置;建筑歷史和建造時間(如不確定可提供線索,隨后將進行核實篩查);建筑歷史功能和現有功能,并盡量提供反映推薦理由的歷史照片、現狀照片等材料。線索征集完畢后,規劃部門將實地勘察、篩選,盡快公布首批入圍名單,并掛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