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建筑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筑思想。這種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筑師要擺脫傳統建筑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于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筑。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筑。
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產生于十九世紀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筑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筑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筑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1919年,德國建筑師格羅皮烏斯擔任包豪斯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歐洲最激進的藝術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動了建筑革新運動。德國建筑師密斯?范德羅也在20年代初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闡述新觀點,用示意圖展示未來建筑的風貌。
20年代中期,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設計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風格的建筑。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巴黎瑞士學生宿舍和他的日內瓦國際聯盟大廈設計方案、密斯?范德羅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等。在這三位建筑師的影響下,在20年代后期,歐洲―些年輕的建筑師,如芬蘭建筑師阿爾托也設計出一些優秀的新型建筑。

包豪斯校舍BauhausBuilding
1926年在德國德紹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藝學校新校舍。設計者為包豪斯校校長、德國建筑師W.格羅皮烏斯。校舍總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主要由教學樓、生活用房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設計者創造性地運用現代建筑設計手法,從建筑物的實用功能出發,按各部分的實用要求及其相互關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體型。利用鋼筋、鋼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結構上充分運用窗與墻、混凝土與玻璃、豎向與橫向、光與影的對比手法,使空間形象顯得清新活潑、生動多樣。尤其通過簡潔的平屋頂、大片玻璃窗和長而連續的白色墻面產生的不同的視覺效果,更給人以獨特的印象。該校舍以嶄新的形式,與復古主義設計思想劃清了界限,被認為是現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典范作品。

薩伏伊別墅(theVillaSavoye)
20世紀是現代主義建筑的鼎盛時期,建筑師們在這一時期創造了大量的建筑作品。在浩如繁星的作品中,薩伏伊別墅(theVillaSavoye)以其獨特的魅力,長久地為人們所鐘愛。
薩伏伊別墅是現代主義建筑的經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郊區的普瓦西,由現代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設計,并于1930年建成。
別墅在設計之初,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圖是用這種簡約的、工業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價的平民住宅,沒想到老百姓還沒來得及接受,卻讓有億萬家產的年輕的薩伏伊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偉大的作品,它所表現出的現代建筑原則影響了半個多世紀的建筑走向。
為什么薩伏伊別墅會讓久居在莊園中的富翁產生興趣。是什么吸引了他?以一般的人的審美情趣來說,無論是從環境、地段、房型、裝修都比不上傳統意義上的豪宅如凡爾賽和楓丹白露等,糾其原因,也許是別墅本身清新的格調吧。
薩伏伊別墅是什么樣呢?著名建筑師崔愷用這樣詩意的語言來描述它:“那一天小雨,當我們推開院門穿過綠籬,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樓便靜靜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了。繞過架空的門廊,走進宜人的門廳,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間在流動,視線在流動;別致的樓梯,多變的隔斷,浴室的躺衣,廚房的壁柜,室外的條案,室內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藍色、綠色,一切都是那么質樸、簡單,一切又都是那么新穎別致,獨具匠心,不要說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紀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遜色,這才是大師!”
薩伏伊別墅宅基為矩形,長約22.5米,寬為20米,共三層。設計上與以往的歐洲住宅大異其趣。輪廓簡單,像一個白色的方盒子被細柱支起。水平長窗平闊舒展,外墻光潔,無任何裝飾,但光影變化豐富。別墅雖然外形簡單,但內部空間復雜,如同一個內部精巧鏤空的幾何體,又好像一架復雜的機器。采用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平面和空間布局自由,空間相互穿插,內外彼此貫通,它外觀輕巧,空間通透,裝修簡潔,與造型沉重、空間封閉、裝修繁瑣的古典豪宅形成了強烈對比。
現代建筑認為空間是建筑的“主角”,并在實踐中特別注重空間的組織與塑造,使建筑空間在技術飛躍的基礎上產生了巨大的發展。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已從傳統的靜態空間,逐漸發展到現代建筑的動態空間,即“空間――時間”的概念,在傳統三維空間上增添了人在其中連續位移而產生的時間因素,因而使建筑空間表現出更多的自由、變化和豐富。薩伏伊別墅就是一個“空間――時間”營造的典范。別墅采用開放式的室內空間設計,動態的、非傳統的空間組織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樓梯和坡道來組織空間。并沒有用豪華的材料,沒有附加的裝飾,純粹由建筑的基本構成元素及其材料來組織和塑造豐富的動態空間,這絕不僅僅是順應了當時窘迫的經濟狀況,而更主要是當時重視功能、強調空間、反對附加裝飾的現代建筑設計思想的反映。
薩伏伊別墅在用色上特別純粹,建筑的外部裝飾完全采用白色,這是一個代表新鮮的、純粹的、簡單和健康的顏色,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而崇尚自然也是現代主義建筑的一大特色。
在柯布西耶建筑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為加強整體的豐富所作的富有人性化、個性化的細部處理,專門對家具進行設計和制作,比如,薩伏伊別墅的衛生間,浴缸邊緣做成具有人體曲線的寬邊。屋頂花園在設計上使用繪畫和雕塑的表現技巧,車庫則采用特殊的組織交通流線的方法,使得車庫和建筑完美的結合,使汽車易于停放而又不會使車流和人流交叉。
歌德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薩伏伊別墅內則更像一個音樂小品。其室內與室外、空間與實體、構想與細部、理性與感性等等都以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這一切靠的不是豪華的材料或附加的裝飾,而是設計師強烈的人文精神、深厚的藝術修養和旺盛的創造活力,從中可以深切感到現代建筑設計思想,是表現為一種詩意而富有生命力的創造。
薩伏伊別墅深刻地體現了現代主義建筑所提倡新的建筑美學原則。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相統一,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合乎邏輯性,構圖上靈活均衡而非對稱,處理手法簡潔,體型純凈,在建筑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等,這些建筑設計理念啟發和影響著無數建筑師。即便是到了今天,現代主義的建筑仍為諸多人士所青睞。因為它代表了進步、自然和純粹,體現了建筑的最本質的特點。
與學院派建筑師不同,格羅皮烏斯等人對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當關心,有的人還對此作了科學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羅主持下,在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了住宅展覽會,對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風格的形成都產生很大影響。1928年,來自12個國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師代表在瑞士集會,成立國際現代建筑協會,“現代主義建筑”一名也四處傳播。
從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人的言論和實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提倡的“現代主義建筑”是要強調建筑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筑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筑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筑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筑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筑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筑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筑美學,創造建筑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筑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對這些建筑觀點,有人稱為“功能主義”,有人稱為“理性主義”,不過更多的人則稱為“現代主義”。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筑思想的建筑師設計出來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墻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筑形象一時間在許多國家出現,于是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國際式”建筑,當然,這樣的稱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現代主義建筑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由于德國法西斯政權敵視新的建筑觀點,格羅皮烏斯和密斯?范德羅先后被迫遷居美國;包豪斯學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思想卻對世界各國的建筑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代主義建筑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筑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筑、圖書館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聯合國總部大廈


巴西議會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