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孟頫有著深厚的學養和功力,不僅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主張,并且還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畫相結合,再融以“師法自然”,就此奠定了元代文人畫的理論基礎。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唐宋繪畫的意趣在于以文學化造境,但元以后的繪畫意趣則更多地體現在書法化的寫意上。而這之間,趙孟頫起到了橋梁作用。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理論上的準備,元以后的文人畫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成為畫壇的主流。而引發這個變化的人物就是趙孟頫。
趙孟頫在人物、山水、花鳥、竹石、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并全面實踐他的文人畫主張。其花鳥畫相對較為工細,曾畫過杏花、葵花、秋菊、梅花、鴛鴦、游魚等,但傳世的并不多見,流傳至今的、我們能見到的僅有《幽篁戴勝圖》。
此圖畫一只戴勝鳥棲于幽篁之上。戴勝鳥以工筆的手法繪成,勾染結合,局部運用絲毛法。其顏色以淡墨色為主,背部罩以淡赭黃,局部重色的翎毛染以花青。整只鳥羽毛豐滿,神采奕奕。鳥后的竹枝及竹葉均以雙鉤畫成。用筆密而不亂,工中帶寫;筆法精致而富有變化,頗見功力。竹枝挺秀繁密,筆筆見力,富有彈性。整幅畫筆法工整細致,畫風嚴謹細膩,工而不艷,細而不拘,既無南宋花鳥畫的濃艷之弊,又無北宋以來士夫畫逸筆墨戲之陋。趙孟頫在強調文人畫重神情的同時,又擯棄了文人畫忽視形象的游戲態度,充分展示了其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