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5天的第二屆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日前在湖北省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這是長江流域15個省市區的500余項非遺、1000余位傳承人、2萬余件非遺展品的集中展示。
據了解,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和黃陂區人民政府正在共同打造長江非遺小鎮,非遺市場大有潛力可挖掘。
沒想到
漢繡從墻上走入生活
在第二屆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展廳一樓、二樓,漢繡展區都頗為搶眼。
一樓漢繡展區,幾十元、幾百元的漢繡手機殼、杯墊、筆記本、扇面、手包,引得市民嘖嘖贊嘆?!昂糜邪逖鄣氖謾C殼啊,還有蠻扎實的環保袋,哈哈,有點意思?!笔忻窭钚〗隳闷鹄C有“有板眼”字樣的手機殼、繡有“蠻扎實”字樣的環保袋,一一欣賞。她說,過去覺得漢繡都是老一代人生活中的東西,今天意外走進來看展,沒想到漢繡也可以這么時尚。
武漢漢韻臻繡的設計總監李迪現場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說,具有時尚感的原創文化設計為漢繡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繡有“黃鶴樓”圖案的筆記本,就曾被武漢城市馬拉松等活動選中?!敖衲晡錆h長江大橋通車60周年,我們設計了一款絲巾,擊中了不少武漢人的情懷?!?/span>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非遺研培展區,展示的漢繡元素時裝也讓人眼前一亮。服裝的面料、裁剪都很時尚,衣袖、衣擺處點綴的純手工漢繡,又增添了獨特的文化底蘊。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湖北省非遺研究中心主任葉洪光說,現場展示的都是武漢紡織大學漢繡傳承人研習班學員設計的時裝作品。“過去,很多漢繡技藝傳承人懂技藝,繡工了得,但不懂設計,漢繡作品裝裱了掛在墻上。武漢紡織大學近兩年開辦了漢繡傳承人研習班,已培訓了90多名漢繡傳承人,教他們將漢繡和現代服裝設計結合起來,讓漢繡進入生活。”
真火爆
中醫和茶主打養生
記者在展會現場發現,中醫展區是人氣最旺的區域之一。
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非遺展區,非遺傳承人李桓現場講解阿膠的手工制作工藝。
蘄春艾灸療法非遺展區,不少市民現場嘗試艾灸。蘄春艾灸非遺傳承人韓善明說,艾灸能溫經活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他介紹,蘄春做“蘄艾”的企業上百家,具有規模的企業幾十家,“蘄艾”已經成為蘄春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柱。他還創新研制出了無煙艾條灸、無煙貼灸、隨身灸等。
養生不止讓中醫受到熱捧,有600多年歷史的長盛川青磚茶非遺展區,也吸引了很多人來拍照和品嘗。市民余女士拿起一包青磚茶便攜茶包,笑言“過去覺得青磚茶好大一塊,沒有專業工具難得敲下來,現在做成茶包不錯,在辦公室也可以喝?!?/span>
該展區工作人員介紹,長盛川青磚茶是明代宮廷貢茶,沿著萬里茶道遠銷歐亞地區,以外銷為主。“如今,茶藝茶道越來越成為國內中產群體品質生活的標配,很多人都知道青磚茶養生又減肥,近年來除了外銷,我們也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產品設計也更貼近現代生活習慣?!?/span>
看未來
非遺小鎮落戶武漢
非遺要傳承下去,如何打通非遺與市場的通道?傳承人全身心鉆研創作,由專業公司來負責作品銷售和推廣,這一“武漢非遺模式”得到了傳承人的認可。昨日,來自長江流域各省市80位非遺傳承人,現場簽約,加入由武漢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的長江非遺聯盟。
據統計,僅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遺名錄中,長江流域就占了過半份額。武漢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率先在長江流域開展非遺資源整合,成立長江非遺聯盟。截至目前與其簽約的各級非遺傳承人600余位,已開發可走向市場的非遺產品達3萬余種。
據了解,總投資逾350億元、規劃占地8100余畝的長江非遺小鎮,也由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和黃陂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中,進一步開掘非遺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