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說到以后要學建筑,我當時連建筑是什么都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筑這個專業?!薄核汲伞稙槭裁囱芯恐袊ㄖ?br/>
梁思成與國際修建大師們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子,我國聞名修建史學家、修建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終身致力于維護我國古代修建和文化遺產,是古代修建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曾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盡力探究我國修建的創造路途,還提出文物修建維護的理論和辦法,在修建學方面貢獻出色。在清華大學創立修建系,以嚴謹、勤奮的學風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修建人才。1972年1月9日去世于首都北京。在《修建五宗師》書中與呂彥直、劉敦楨、童寯、楊廷寶合稱“修建五宗師”。
梁思成先生對維護我國古代修建可謂傾盡終身的心力,他制作的我國古代修建圖,詳盡明晰。圖中的修建或許咱們永遠再也看不到了,但這些圖卻能夠傳遞出那些遺落的古修建的雄偉與壯麗,也能傳遞出古人的審美與才智。
1946年,恰是抗日戰爭剛剛完畢、國共內戰一觸即發的時分,我國大地傷痕累累。這個時分,人們重視的是生計的疑問,沒有人關懷這片土地上被炸得改頭換面的亭臺樓閣。幸虧咱們還有這么一群關懷藝術、重視國粹的理想人士,梁思成先生使用鴨舌筆和墨線等粗陋的制圖東西制作出其時到達國際領先水準的修建圖紙,構圖之精準、細節之精細、圖像之精巧,都令人驚訝不已!
中國古人從未把建筑當做藝術,但建筑的構成與建筑裝飾早已可獨立成為一門藝術。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繪圖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圖都可以當做一件杰出的藝術品來欣賞。它們一張一張,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使在單看圖紙,不看任何文字說明的情況下也能對中國古建筑有個粗略的了解。不想梁思成先生幾十年前的創作竟無意中契合了我們當下這個讀圖時
代。
中國傳統工藝匠人以前沒有太多的藝術觀念,只是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東西,并沒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因此許多珍貴的工藝或者其他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國傳統建筑亦是如此。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帶來的不僅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將相易主,也不僅是思想流派的流轉沉浮,更加帶來的是這些珍貴建筑的毀滅性破壞。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營造學社”尋訪中國古建筑,翻山越嶺,得以在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里發現這些珍貴的建筑遺存。我們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畫下來的這些建筑如今的生存現狀,或許有一部分在這短短幾十年里就已經消失,殘余的另一部分又還能保留多久?想到這里不禁嘆然,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真的只能從梁思成先生的圖紙里感受中國古建筑的精致與輝煌了。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