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基礎投資建設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十大建設工程企業,中國占了六家。盡管投資、技術、施工都是中國的,但大部分國家的施工標準規范,卻更愿意使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
無論是從工程背景,還是中國的大國地位來看,這肯定是極不協調的。由此可見,和投資、技術的輸出相比,文化的輸出更難,也更重要!那么,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影響世界,到底應該如何破局?
10月27日,在上海市建筑學會年會暨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合作與建筑師的使命論壇上,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就“中國建筑如何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發表了一場生動的演講,他的回答讓每一位年輕的建筑設計師振奮!

1.不要改造廁所間了,你們應該到中國去!
伍江說,大約十五六年以前,他參加哈佛大學的一次研討會,正好碰上該校的主要領導和教授在研討學校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發展方向。
哈佛大學的學科教學計劃,那肯定是世界建筑行業的未來方向。伍江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提出質疑,他認為自己對全球建筑問題的現狀沒有把握,對美國也不是足夠了解。
但是,當聽到他們討論的內容時,伍江開始不淡定了。于是他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很震驚的問題。
他說,哈佛建筑設計研究院有著來自全世界各地最好的學生,最好的老師,畢業生也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為什么你們卻要把學生培養得興趣都在設計樓梯間、屋頂加層、廁所間改造上面?
即便在當時的中國建筑學院看來,這也確實是太小兒科了。他認為在哈佛這樣的世界頂尖學府,這簡直是太沒有時代責任感了,有愧哈佛的精神。不禁讓人生疑:美國人拯救世界的雄心壯志到哪兒去了?
在場的所有人都很驚訝,于是忍不住問道:那我們的學生應該干什么呢?
伍江說:到中國去啊!2000年的中國,那可是全球最大的工地,全球70%的起重機在中國,你們為什么不去啊!
如果這種廁所間、樓梯間改造成為設計師的主流興趣,整個西方的建筑學術研究也太不入流了。一名哈佛畢業的建筑設計師研究這個東西,豈不是太沒出息了?
他們接受了伍江的說法,所以后來一直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
2.不了解中國建筑的哈佛畢業生是有缺陷的!
2016年9月14日,中國建筑展覽走進美國哈佛大學建筑設計研究生院。60名建筑師的60件建筑作品,現場效果還是比較轟動的。中國的建筑師能在這里做個展示,意味著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其中,同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的副院長李翔寧,他后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的哈佛大學建筑課程主講老師。
原本他不想去講,但是校方卻希望他可以多講幾年,最好是一直講下去;還通過伍江去給他做工作,最終把他的課程納入了哈佛的課堂。
為什么哈佛大學那么強烈地希望他能去講這個課?
因為這個課真的很重要,不僅是因為他講的好,更重要的是,他講的是中國當代建筑發展。
對哈佛大學這樣的頂級學府來說,如果他們的建筑學院課程體系里沒有對中國當代建筑有所了解的話,他們會認為畢業生是有缺陷的。
中國那么大,有那么多的建筑,你怎么能什么都不知道?

3.這棟樓一建好就把兒女送到中國去
下面是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這棟樓建成以后,得到了幾乎所有非洲人的贊揚。
伍江說,當然算是做得不錯的,很用心,施工也很考究。如果拿到中國來也是座不錯的建筑,但是跟中國任何一個比較好的工程放在一起,也沒什么兩樣。尤其是放在上海,能不能拿到建筑學會的金獎,都是個很難的問題。
但為什么在這個地方那么好?因為他們真的是把當地的設計、施工、建造質量水平提高了。
在此之前,這個地方還有很多其他國家援建的建筑。對面就是老的非盟中心建筑,有德國的、法國的、加拿大的、還有日本的。中國過去搞建設的時候,他們舍不得拆掉原來的那些建筑,就讓我們在對面新建。沒想到等這新非盟會議中心一建好,他們就開始天天在那里講,什么時候把原來那幾棟拆了。
這棟建筑在非洲的影響力極大,給了非洲人一種自豪,因為他們覺得非洲終于有了跟歐洲、中國一樣好的建筑。
很有意思的是,這個項目負責工程和對外的是一名埃塞俄比亞人。項目結束以后不久,他就把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送到中國來留學。
為什么?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給他們的東西好。
4.中國已經走遍世界,文化卻沒走多遠
由此可見,當今世界對中國的需求是巨大的。盡管中國投資建設已經遍布世界,但是我們的文化影響力,卻仍然是十分有限。
幾千年來,中國建筑藝術在全球范圍內,對全人類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建筑是人類文化非常好的載體,所以對于建筑設計來說,是帶有很強的文化藝術性。
因此,中國力量在全球蔓延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市場拓展的問題,投資氛圍的問題,或者是能賺多少錢的問題,還有文化影響力的問題。
而近代的中國,因為經濟、科學技術落后,導致我們文化輸出能力的減弱,甚至消失。今天,我們建筑師之所以還要坐下來談走向世界的問題,恰恰就是這個問題的延伸。
按道理說,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文化不存在走不走向世界的問題,但是為什么走不出去?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到處充斥著快速的、粗線條的、低水平的、粗制濫造的建筑設計,那么大的建造量,有幾個在世界文明史、中國文明史上,能夠真正留下來?不是沒有,是不多。所以,我們文化的說服能力,被我們自己給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