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的原始社會為城市建設打下基礎
剛才提到了良渚文化,它在我國的太湖流域,這個區域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上面的紋飾主題是神人獸面紋。把人和動物抽象為一體,把精美的玉器作為隨葬品,表現出這個族群對原始人類和對原始神的崇拜。良渚出土的玉鉞也有很高的價值。權杖上端那個斧頭一樣的東西叫“鉞”,它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只有這個族的首領或者是族長才能使用或者掌握它。
良渚遺址的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非常發達。山邊有一個攔水壩,還有城墻,所以良渚遺址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原始社會。而且,這個王國里的人有詳細的分工,有制陶的人,有種田的人,還有住在高大宮殿里的人群,總之,當時的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
良渚社會開始進入文明社會,重要標志就是在它的城里和郊區都發現了大面積的稻田。我們今天吃的大米是中國一項重要的發明,從目前的科學分析來看,大概在8000年前左右,我們中國人就開始馴化和培植稻谷。
在良渚遺址里,發現了一個人走在田野里的腳印,還發現了水稻田的田埂遺跡。考古工作者把幾千年留下來的淤泥清掉,這個田埂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了。

同樣,在我國的陜西榆林地區,最近發現了一個山城。它有與良渚、凌家灘和紅山一樣的玉器,也就說明它的文明程度和他們是相同的,而且它有非常堅固的城墻。因為這個區域處于農牧交錯地帶,農業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頻繁戰爭,迫使這里的先民把城墻修得非常堅固高大,基本的防御性甕城和城市的城墻馬面這種設計已經出現了,這為后來的城市建設打下了基礎。
“我們這里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國”
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年代最接近的,是堯舜禹時代的堯都。
最近,陶寺遺址經過科學的論證,多數學者認為,陶寺遺址有可能就是我們傳說中堯帝的都城。它其中發現了一個陶器,上邊有文字,這個文字就是“文化”的“文”。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寺遺址中還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觀象系統,可以用它來記錄古代的四季,比如春分、夏至,用它來觀測計時。
陶寺遺址是去年全國十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用陶寺遺址當地考古隊領隊的話說,“我們這里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國”。但是陶寺遺址的位置還是偏北了一些,是在山西中部的襄汾縣。更靠近黃河的,還有一個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距今約3800~3500年,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二里頭遺址代表著中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城市和文明,因為它有明顯的大型宮殿群,有十字街。中國城市建設中十字街的這種布局,是從二里頭開始的。二里頭出土了大量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等文物,發現了鑄銅作坊遺址,還有宮廷禮志等元素。
這些說明了二里頭時期,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所以,也有人說,二里頭遺址就是我們最早的中國。那個時期我們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當時文明發達的一個標志。
從二里頭一直到建立秦始皇帝國,中國最后形成了今天的版圖和基本的文化內涵。
總之,西坡遺址、陶寺遺址、王城崗遺址、新砦遺址、二里頭遺址,中岳廟、嵩岳寺塔、觀星臺等“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等等遺址,都是我們中華文明中的一部分。
之前說的四川三星堆文明,有人說那是天外來客,是外星人創造的,因為它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很相像。目前它的來源我們正在研究,確實,它有很多的因素與中原和西邊少數民族文化有聯系,但是我們也把它放入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
“中國”這兩個文字,最早出現在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中。另外,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的一件織錦上,也明確地寫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么一句吉祥語。
從最早的中國走來,我們正在走向更強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