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傳統國畫描繪出來的非遺項目,比照片的沖擊力更強,就像真的看到了古時候老祖宗們當時是怎樣進行的,發自內心地覺得這些文化實在寶貴,歷史悠久,很有傳承的必要。”一位正在千島湖藝術館內觀賞非遺國畫展的朋友認真地評價道。


據了解,上月中旬,“喜迎十九大,丹青繪非遺”淳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畫專題創作作品展開幕,11月18日結束。還沒來得及欣賞的,還有最后一周的時間可以去看看,那些從紙上繪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么久遠,多么寶貴。
淳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錦山秀水,文獻名邦”之譽。其獨特的地域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全縣共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5000多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10項、市級35項、縣級81項。這些項目分布在全縣各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三角戲、竹馬、八都麻繡、汾口草龍、里商仁燈、瑤山秋千等一大批民間藝術精品。

此次作品展以“喜迎十九大,丹青繪非遺”為主題,僅僅圍繞我縣非遺項目開展中國畫創作,目的在于展示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采,提高全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提升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名度,促進我縣文化繁榮發展。本次作品展得到了廣大書畫藝術家和愛好者的普遍關注與熱烈響應,入選的42幅(組)作品對我縣非遺項目中的傳統戲曲、民間舞蹈、傳統手工技藝、民俗等都有所展示,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表現了淳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麗多彩。
通過此次作品展,希望可以讓更多的群眾了解非遺、關注非遺并加入到非遺保護傳承中來,使淳安非遺文化得以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