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海昏侯國·美麗呈現”2017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評選活動最終揭曉,劉賀玉印、編鐘、金器等10件珍貴文物入選。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昌市新建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為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其中,海昏侯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他是漢武帝之孫,曾當過27天皇帝后遭廢黜,史稱“漢廢帝”。歷時6年的考古研究,該遺址共出土文物10000余件(套),這些文物的出土,對于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

圖為劉賀玉印,入選理由:劉賀最終歸宿的歷史見證物。(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供圖)
據介紹,此次“十大文物”評選活動經江西省文化廳批準,由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單位聯合主辦,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具體承辦。活動前期從10000余件(套)珍貴文物中精心挑選了42件海昏侯國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金餅、馬蹄金等文物在內的五大類精品文物,進行了為期15天的全民票選。
其中,投票數居前的20件文物,再經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局駐海昏侯考古發掘項目專家組組長信立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發掘隊領隊楊軍等專家學者評審評議。

圖為金器(馬蹄金、麟趾金、墨書金餅),入選理由:漢代高級貴族財富象征及酎金制度的實物見證。(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供圖)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發掘隊領隊楊軍代表專家組公布了入選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它們分別是:劉賀玉印、神獸玉配飾、編鐘、孔子像衣鏡架、竹簡、金器、銀當盧、扣銀邊貼金漆盒、“昌邑籍田”銅鼎、木牘。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館長彭印?表示,“十大文物”的評選,既是對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的一次系統全面回顧,也是搭建公眾與海昏侯國遺址近距離接觸的平臺,以文物為媒介,連接起考古學家、傳媒、公眾和管理部門等各領域人士進一步交流文物保護理念,傳播遺址文化,整合資源,推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