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來蘇參加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高端講壇“知蘇達理·師說”,以“城市靈魂與文化自覺”為主題,深度解讀蘇州城市文化特質。在隨后的幾天時間里,馮驥才深入蘇州大街小巷,走進古鎮老宅,實地了解蘇州園林等建筑的保護、利用情況。
馮驥才先后走訪了聽楓園、師儉園、彭定求彭啟豐故居狀元府、黎里古鎮等地。蘇州園林古建筑中高闊的廳堂、精致的花窗、年代久遠的牌匾、精巧的假山,甚至是掛滿果實的柿子樹都引起馮驥才的關注。他仔細聆聽現場介紹,還饒有興致地用手機拍攝了不少園林照片。

近年來,馮驥才投身于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和傳統村落保護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全國不少地方的破壞性開發令他擔憂,但蘇州對園林等建筑的保護、利用和開發,卻讓他贊賞有加。他說,蘇州政府充分利用民間的力量,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將一些園子交給熱愛歷史文化的個人來修繕、管理,這是一個創舉。“這些人是蘇州園林真正的熱愛者,把園子當成家一樣做好,并融入了對園林的一種情懷和他們的才干,使歷史園林的生命力能夠保持到了今天。”馮驥才說,正是這個“做園子”的過程,不僅提升了個人的文化情感,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質,使蘇州傳統文化得到了延續。
走訪中,馮驥才對蘇州一些老宅新修的保護利用模式也給予了肯定。他說,新一代蘇州人,在對老宅的保護利用上,不僅注入了歷史元素和精華,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生活的一些要素。“將現代元素和歷史經典融合起來,創造性地做出一些新的私家園林,這也是一種對歷史的延續。”

馮驥才表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向當代生活的轉化,“活態傳承其實就是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轉化到當代生活中,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人們一方面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同時又能享受傳統的一些經典的、精神性的東西,這是最好的一個活態傳承。”
馮驥才希望,有更多的古鎮、古建筑等文化遺產,能融入現代生活,在活態傳承中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