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促進山西省建筑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優,打造“三晉建造”品牌,亮出一攬子“干貨”措施。
《意見》為山西省建筑業列出發展目標:到2022年,力爭全省建筑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全國排名進一步提升;骨干企業隊伍進一步壯大,特級資質企業18家,一級資質企業230家;年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10家,50億至100億元以上企業20家;產業現代化體系基本建立;工程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筑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
就此發展目標,山西省將從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加油助力。

推進行業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大型企業強強聯合,推動業務相近、產業關聯度高、專業優勢明顯的省屬國有企業聯合、重組,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較高競爭力和較強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和品牌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向特色專業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專業特色優、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專業企業。推動勞務企業轉型,引導現有勞務作業班組向具有專業特色的小微企業發展,實現建筑勞務人員向建筑產業工人的轉變。
加快裝配式建筑發展步伐。各市要制定本地區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施方案,建立完善扶持、保障措施,加強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向支持力度。各地要明確年度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政府投資項目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及橋梁、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率先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堅持“放、管、服”結合,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下放審批權力、減少審批事項。對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擔保、信用良好的房建、市政企業,允許其承接資質類別內上一等級資質范圍的工程。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嚴格落實國務院要求,建筑領域工程質量保證金預留比例上限由5%降至3%。除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和工資保證金外,一律取消其他保證金,嚴禁變相設立保證金項目。建筑業企業可以銀行保函形式繳納保證金,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建筑業企業以銀行保函形式繳納保證金,工程建設領域逐步實現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