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沙坪壩區文化委、沙坪壩區旅游局主持建設的沙坪壩博物館正式竣工。接下來,沙坪壩博物館將圍繞川渝古建筑史進行陳列布展,打造川渝地區首個古建筑類的專題博物館,明年將正式開館。

據了解,沙坪壩博物館位于陳家橋街道白鶴村,依托遷建的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復興寺建設而成。復興寺始建于明代嘉慶年間,原位于沙坪壩區虎溪街道,占地約1800平方米,為前殿、正殿、后殿三進式院落,是重慶市主城區為數不多的建筑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好的寺廟建筑。
“復興寺體現了明清時期巴渝古建筑特色,如穿斗式抬梁和屋檐的‘駝峰’等,因此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沙坪壩區文化委主任李波介紹,遷建復興寺花了約一年時間,下一步,沙坪壩區將推進其內部的相關陳列布展工作。
“沙坪壩博物館將運用實物、模型、圖片、多媒體等方式,主要體現川渝古建筑史。”李波說,沙坪壩博物館預計明年正式開館,將與附近的馮玉祥紀念館形成集參觀、教育、旅游于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