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器制作是在宋代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的,玉器工藝分為官方玉雕工藝和民間玉雕工藝。
元朝(127~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強大帝國。元代政治強盛,經濟發達,手玉業有玉器、瓷器、銅鏡、漆器等。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在杭州設金玉總管府(官辦)管轄南方玉雕能工巧匠數千人,使北方的大都(今北京)與南方的杭州成為南北玉器生產制作中心。
官辦玉器生產中心管理嚴格,專門向皇室提供宮廷用玉,主要制作能體現元朝玉雕成就的大型精品玉器,珍品玉器和大型玉山子。其裝飾圖案,雕琢方式,制作工藝相當精湛,具元代玉器的特色與風格,所雕琢的玉器數量可觀,應用廣泛。至于民間玉雕、琢玉小作坊,規定只準制作裝飾玉器及小件玉器。
元代玉器工藝雕琢方法有鏤雕、園雕、透雕、淺浮雕、均與陰線刻相結合。雕刻技法中有粗又有細,粗的雕琢刀法渾厚,具上古風味,細的器物又確實細得出奇。在玉帶鉤、玉帶扣上加鏤雕紋飾,是元代玉匠創新的造型與工藝方法。
在玉帶板上作雙層鏤雕工藝,即“花下壓花”工藝,是元代的鏤雕技法,除了在平面上雕出雙層圖案外,還能在玉料上多層雕琢,起花多達五、六層、里外兼顧,錯落有致。明代早期存在延用元代的玉這種情況,明初藩王墓出土的玉器多數有元風或者就是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