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瓷里,有一種極為神秘的瓷器名為秘色瓷。由于傳世極少、文獻記載不詳,千百年來,對于秘色瓷的定義眾說紛紜。有一首唐詩曾描繪過它:“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2月25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窯址考古發掘研究的重大成果:
后司岙窯址是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的窯址,也是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主要燒造地,代表了9至11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藝的最高成就。這一發現,對于浙江上林湖越窯的申遺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學術推動價值。
首次運用探地雷達水下考古發現大批秘色瓷遺存寧波慈溪上林湖,煙波浩渺,對于上林村村民來說,這是個神秘的地方,過去常有撿漏者光顧這里。為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后司岙窯址及包括該窯址在內的上林湖水下遺存,進行了考古發掘與勘探工作。
后司岙窯址位于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中部的西岸邊,是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的窯址。水下考古活動的領隊、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林國聰介紹說:“根據當地的歷史文獻和古舊地圖,我們出動了多旋翼飛機進行低空航測。我們通過三維激光雷達掃描,精準獲取了后司岙地形地貌與上林湖水底地形地貌,藉此初步發現了各類疑似水下遺存。這其中所運用的水下考古新技術、新方法,在我國水下考古均屬首次。比如:探地雷達、手持聲吶及水陸一體化的地理信息系統。”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告訴我,這次發掘面積近1100平方米,發現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在內的豐富青瓷作坊遺跡。通過清理厚達5米多的廢品堆積,又發現包括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巔峰期極品但燒制技藝已失傳相傳在唐代,有種叫“秘色瓷”的瓷器,除皇室成員外,其他人無權享用。有幸見到“秘色瓷”的人,無不為它的美輪美奐所傾倒。但記者查閱資料,幾乎找不到任何關于秘色瓷的市場拍賣信息。唯一一條相關信息,是2016年上半年,重量級國博文物“唐代六瓣花口秘色瓷盤”被從海外搶救拍賣回歸祖國,但成交價格依然成謎。
鄭建明研究員說,“這正說明秘色瓷非常稀少和珍貴!”傳說要燒成秘色瓷瓷器,必須使用一種秘密配方。然不知從何時起,秘密配方和這種瓷器一同消失,此后再沒人見過“秘色瓷”。直到1987年,陜西法門寺的唐代寶塔地宮,首次出土了秘色瓷,震驚國內外學術界,陶瓷發展史上一直缺乏實物證據的“秘色瓷”歷史懸案,終于真相大白。
秘色瓷被認為是中國越窯青瓷發展到巔峰期的極品瓷器。這次在窯址中發現的秘色瓷產品種類相當豐富,以碗、盤、缽、盞、盒等為主。還有執壺、瓶、罐、碟、爐、盂、枕、扁壺、八棱凈瓶、圓腹凈瓶、盞托等,每種器物都有多種造型。出土的秘色瓷胎質細膩純凈,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勻瑩潤,達到'如冰似玉'的效果。
這里是當初燒造宮廷用瓷主要窯場代表了當時最高制瓷水平越窯青瓷的誕生需要兩種稀有“材料”:瓷土與釉石(青釉原料),俗稱中國陶瓷的東方神土,這也是越窯青瓷的“DNA”。秘色瓷除這兩種DNA,它的燒制工具與燒制方法,也是歷史之謎。本次考古工作的成果,還包括解決了一樁歷史懸案:秘色瓷究竟用什么工具燒制而成?
考古人員在窯址堆積中發現了帶有“大中”“咸通”“中和”年款窯具的地層,其中有不少青瓷燒制工具:匣缽。鄭建明認為,從裝燒工藝來看,秘色瓷與瓷質匣缽的使用密切相關。瓷質匣缽的胎與瓷器基本一致:細膩堅致,匣缽間用釉封口。這種瓷質匣缽被一直使用到五代中期。可以說,瓷質匣缽及由此帶來的秘色瓷生產,是后司岙為代表的上林湖地區窯場的重大發明。
鄭建明認為,后司岙窯址出土的秘色瓷產品,不僅與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裝燒方法幾乎完全相同。由此可以基本確定:晚唐五代時期,后司岙窯址是燒造宮廷用瓷的主要窯場,代表了這一時期最高制瓷水平,晚唐五代時期絕大多數秘色瓷器出產于此。這一窯址開創的秘色瓷產品,不僅是制瓷史上一大飛躍,也讓秘色瓷此后成了高級青瓷的代名詞。這也影響到后代包括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高麗青瓷等一大批名窯生產與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
上林湖越窯遺址被列入申遺名單一旦成功會帶來豐厚的旅游回報,后司岙窯址作為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的窯址,其燒制的秘色瓷比例高、質量精、種類豐富。這對上林湖的申遺工作,具有一定學術推動意義。上林湖越窯遺址是我國現存青瓷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燒造時間最長的窯址,是國內外陶瓷專家公認的“母親窯”。
去年上半年,國家文物局確定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我國2018年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由于唐宋時期,越窯青瓷就從海上絲路起點之一的明州港(今寧波)出發至廣州,再由廣州遠銷世界各地。所以,寧波上林湖越窯與永豐庫遺址、保國寺、天童寺,一起成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四個主要遺產點。
以前申遺,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很長:杭州西湖準備了10多年,沖刺階段至少也要3到5年。但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從準備到沖刺只有一年——今年7月國家文物局將考核驗收,8-9月將接受國際專家現場評估。
為達到申遺的嚴格要求,慈溪市正在遺址及周邊區域開展環境整治與建設工作,對區域內墳墓進行遷移,對5000余平方米違章建筑進行拆除。同時推進上林湖越窯博物館的建設,并對荷花芯窯址、竹園山窯址、后司岙窯址三個展示店增蓋仿古保護棚,建設游步道,為申遺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一旦申遺成功,上林湖將對外開放,在吸引外資、擴大旅游的同時也會帶來其他消費項目,拉動世遺所在地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