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后四川又一重大的考古發現,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目前,金沙文化已經和都江堰、大熊貓一道被列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這一發現又一次改寫了四川歷史。
金沙遺址發現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區西北部,是一處商周時期的古蜀文化遺址。它是民工在開挖蜀風花園大道工地時首先發現的,成都市考古工作者隨即進駐并進行細致的發掘整理。遺址分布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據考證,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金沙遺址博物館于2004年底立項建設,2007年4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在金沙遺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遺址類博物館,也是展示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的專題類博物館。博物館的兩大主體建筑為遺跡館和陳列館,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著金沙遺址的冉冉升起。
在陳列館里面看見了許許多多做工精致而美麗的古代文物,據了解,金沙遺址已出土的玉器、石器比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種類更豐富、做工更精細。目前已出土有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6000余件。其中,數以噸計的象牙、璀璨的金器和五彩斑斕的玉器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迄今為止,金沙遺址是世界范圍內出土金器、玉器最豐富,象牙埋藏最密集的遺址。
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璋、玉劍、玉戈等10多種400多件,其中一件堪稱“國寶”的翡翠綠玉琮高約22厘米,造型風格與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上有極其精細的微雕,琮表面有細若發絲的微刻花紋和一人形圖案,堪稱一絕。大量玉璋雕刻細膩,紋飾豐富,有的紋飾上飾有朱砂。
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龜、石璧等,是四川發現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石跪坐人像頭發中分,辮子長及腰椎,口眼涂(石旁加朱),耳垂穿孔,雙手綁在背后,人物造型刻劃細膩,栩栩如生。這些人像極可能是當時貴族的奴隸或戰爭俘虜,表明當時蜀國已比較強大。
出土的金器有金面具、金帶、圓形金飾、蛙形金飾、喇叭形金飾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與三星堆青銅面具在造型風格上基本一致,其它各類金飾為金沙遺址所獨有。
銅器有400多件,基本為小型銅器,主要有銅立人像、銅瑗、銅戈、銅鈴等,其中銅立人像的風格造型與三星堆的青銅立人像幾乎完全一致。此外,金沙遺址還出土了40余件象牙器和尖底杯、高柄豆等大量陶器。
“太陽神鳥”——金沙遺址鎮館之寶
“太陽神鳥”金飾,即“四鳥繞日金飾”,古蜀人制作的精美金箔器,是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有研究認為其外層4鳥代表四鳥負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陽的物證,也許當時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它極具動感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外層的4只飛鳥,還是內層旋轉的太陽。特別是在紅色背景襯托下,里面的旋渦就如同一輪旋轉的火球,周圍飛鳥圖案分明就是紅色的火鳥。外層飛行的神鳥和內層旋轉著的太陽,表現的正是古蜀人對太陽神鳥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謳歌。
遺跡館的面積很大,有許多方坑,一個比一個深,地層最深數是19。每個坑中都標明了從中挖出了什么物品。金沙遺址的發現將成都的建城史從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可以說金沙遺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
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填補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環。也讓成都成為了中國3000年來沒有遷移過城址,沒有更改過名字的城市。太陽神鳥飛起的地方,是千百載穿越時光隧道而來的靈物,讓我們去接觸一下久遠的歲月。對于神秘二字,金沙無愧,我們永遠無法悟透的,是那千載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