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激勵中華民族砥礪奮進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好創新能力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等問題,不斷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激發活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就是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現代表達形式,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進而,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引導人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在展覽展示上推陳出新,將展示主題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以求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反哺于人民的當代生活和時代的全面發展。
例如,2017年再次引發“故宮跑”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脈絡,展現了歷代畫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這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留住青山綠水,必須記住鄉愁”等時代主題相呼應,呼喚人們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不久,故宮文物醫院將通過預約參觀方式對公眾開放,觀眾可近距離觀摩文物修復保護傳統技藝和現代修復保護儀器,進而對工匠精神獲得更多深刻的領悟。
未來,故宮博物院將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煉出更多符合當代價值的主題加以展示傳播,增加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力爭達到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為大眾提供更為多元、更加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此外,文化服務上也需與時俱進。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宮博物院實施每日8萬人限流和實名制購票措施。在2017年暑期和國慶節全網售票各項措施取得初步實質性成果的基礎上,宣布從2017年10月10日起正式實行全網售票。在經歷手撕票、機打票之后,實體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未來還將試行分時段售票,屆時觀眾可以選擇當天的某個具體時段入院,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間和參觀體驗。

發揮“文化+”魅力,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發展文化產業,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文化產業面向市場,需要圍繞大眾需求多作研究。
坦率地講,人民群眾的需要是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然而我們的文化供給相對單一。新形勢下,文化領域可與互聯網等其他產業開展跨界合作,為公眾提供更為豐富多元、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博物館藏品元素被挖掘演變成為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和網絡熱議。例如,朝珠變成的耳機、門釘變成的箱包、瓦當變成的點心,等等。
一些博物館還開啟了跨界合作的大門,如故宮博物院與騰訊合力推動“文化+科技”的發展,啟動了吸引年輕人的表情設計大賽、游戲創意大賽和條漫大賽,為年輕人提供了用創意活化傳統文化的舞臺。參賽者以故宮經典元素為素材,創作出風格各異、題材不同的萌趣表情,如“皇帝很忙”“門海”“Q版韓熙載”等。全國上百支高校游戲團隊報名游戲創意大賽,創作出一大批優質作品,如結合故宮建筑結構特點的三維游戲《觀宮》等。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到騰訊未來的戰略是科技加文化,認為無論人工智能和科技怎么進步,文化都是無法代替的。
可見,“文化+”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的多贏效果,不僅合作的雙方是共贏的,雙方所服務的大眾也是獲利多多的。更重要的是,多方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文化潛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開創立體多元交流方式,推動世界文明繁榮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各個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創造全面、立體、多元的文化交流方式,才能更廣泛更深層次地推動世界多元文明繁榮發展。
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故宮博物院自2016年起舉辦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參與的文明古國數量由8個增至21個,代表的地域文化越來越豐富。論壇發起了《太和宣言》,倡議文明古國通過舉辦文化發展論壇、文物交流展覽、學術研討會等多元立體的交流方式,為文化遺產保護貢獻智慧和力量,促進文明古國間的友好交流,共同書寫人類共享文明福祉的嶄新篇章。
這一論壇不斷取得新成果。兩年間,故宮博物院與印度國家博物館精心策劃了“公元400年至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故宮博物院還引進了“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充分展示了中外文明的交相輝映和相互影響。在2017年的論壇上,故宮博物院與伊拉克共和國文化、旅游和文物部以及新衛城博物館分別簽署諒解備忘錄,約定在多個博物館業務領域開展友好合作。
故宮博物院還與國際博物館協會藏品保護委員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相關課題研究以及新技術研發、推廣與應用等。互利互惠、共同進步的平臺讓文化交流的朋友圈更加緊密團結,進一步促進了多樣文明的持續發展。
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的腳步。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推動文化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繼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單霽翔,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