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島歷史文化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廣州市城市規劃審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根據《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第二十五條“城市規劃經批準后,城市人民政府應予公布”的規定,現通告如下:
一、長洲島是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本次《規劃》是控制和指導該地區下一層次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的依據。
二、本次《規劃》研究范圍為:長洲島島域及周邊水域范圍(包括長洲村和深井村兩部分),面積約85平方公里。具體規劃設計范圍為:長洲村所在區域,即長洲島東島區范圍,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4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16平方公里。
三、《規劃》確定的本地區規劃定位為:首先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其次是以黃埔軍校等歷史文化古跡保護為主體,適度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潛力的區域性、生態型旅游區。
四、《規劃》確定的本地區規劃目標為: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跡;保護自然生態和軍事要塞特色;適度發展軍事、軍工特色和生態農業觀光為主的文化旅游業。
五、《規劃》確定的本地區功能布局為“一軸四帶”:即金洲大道為結構主軸,兩側分布黃埔軍校文化旅游帶、中部歷史文化瀏覽帶(以炮臺為主)、北部生產生活帶(廠區宿舍與村落為主)、南部生產觀光帶。
六、《規劃》確定的本地區規劃結構為:依托金洲大道兩側分布六類結構組團,即三片已形成的軍工業生產區、兩片擬改造的生活居住區、分別以黃埔軍校遺址和炮臺遺址為主題的兩片歷史風貌觀光區、北部輪渡入口開敞區、南部生態農業示范觀光區以及西側為旅游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區。
七、《規劃》明確該地區的交通組織方式為:對外交通主要依靠60米金洲大道,西側經廣州大學城進入,東端接客運碼頭。地鐵七號線沿金洲大道走線,于島東端結合碼頭、停車場的換乘設一地鐵站點。增設兩處游覽碼頭,一處是改造黃埔軍校專用碼頭,另一處設于島南的觀光農業區。內部交通主要結合地形地貌建立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道的分級自由式網絡狀路網格局,同時以游覽步行線將全島各文物、景點有機組合起來。
八、《規劃》確定的分期建設為:近期圍繞黃埔軍校校本部的保護和利用,連通主要旅游線路和珠江岸線的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區段,改造現黃埔水泥廠客運碼頭,梳理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景點與駐軍單位、工廠的產權關系和保護管理職責。中期實現島南農業生產、觀光區功能,建設珠江岸線的濱水旅游觀光區段向市民開放;配套建設旅游服務設施,改善旅游服務質量。遠期結合村鎮改制、逐步按照城市建設標準推進舊村改造;逐步搬遷黃埔造船廠、軍工業及其它特殊用地和工業用地,改造為造船業博覽館和軍事特色旅游用地。
九、有關規劃成果信息可查詢市規劃局城市規劃網站,網址為www.up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