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藥師經變》壁畫資料圖攝
“看著這幅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元代寺觀壁畫回到它原本的位置,我想如果它有靈性的話,也一定會流淚。盡管是以數字影像的方式來呈現,也足以讓我們感到震撼。”11月17日,山西文物愛好者閆鑫在提到將流失海外的元代壁畫《藥師經變》帶“回家”時,顯得有些激動。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初期創建的佛寺之一。不僅寺名為唐代宗皇帝所賜,寺中還藏有佛舍利、元世祖忽必烈的御容和皇帝所賜的藏經。廣勝寺下寺的《藥師經變》壁畫,長15.2米,高7.52米,畫中端坐著藥師佛,十二神將陪伴左右,形象地表現了藥師如來及其隨從所在的東方佛教凈土的盛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1929年,廣勝寺里的僧人以1600元大洋將《藥師經變》壁畫賣給兩個美國人,用于維修廟宇。廣勝寺下寺后殿尚存的一方石碑《重修廣勝下寺佛廟序》,碑文記錄了上述交易過程。巨幅壁畫被一塊塊從山墻壁上鏟下來,編號裝箱運到美國,后重新按編號拼裝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墻上。
步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廳,參觀者都會駐足在這幅極具震撼力的巨型彩繪佛教壁畫前觀望。這幅極具歷史文物價值的壁畫精品的流失亦讓國人痛惜不已。這些人中就包括“90后”的山西小伙兒閆鑫。
從2010年開始,閆鑫開始進入旅游行業,遍訪山西古建寺廟,研究各種文物,還被評為“山西最美導游”。閆鑫告訴記者,自己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洪洞廣勝寺,每次去想著壁畫流失海外,寺內徒留空壁,內心充滿惆悵。
“我一直都在關注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的問題,中國古代寺觀中的雕塑和壁畫都是在特定的時間,為了特定的環境而創作的,有著明確的歷史和地理屬性,一旦遷離原址,受損失的不僅是自身的藝術價值,很多文化信息也許就此湮滅。所以,我一直在籌劃如何讓流失近百年的壁畫精品在它原本的位置上重放異彩,讓更多人欣賞它的美、研究它的價值。”閆鑫說,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將這些瑰寶帶“回”來,喚起更多人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1月13日,閆鑫在洪洞縣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及廣勝寺景區的支持下,用高清掃描投影的方式,將壁畫原比例的影像投射在廣勝寺下寺的墻壁上。“我走遍了太原市,找到最好的投影儀,去廣勝寺內調試了三次設備,效果非常好。讓壁畫以這樣的方式‘回家’,雖然有些遺憾,但還是很激動。畢竟能夠實現回歸,非常不易。”
閆鑫介紹說,許多流失海外的壁畫明確其出自山西哪個具體的寺廟,但可惜的是,寺廟建筑本身早已不復存在,所以“回歸”原址更不可能實現。
“我們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將壁畫影像展示對公眾開放。”閆鑫告訴記者,他會將投影儀等設備長期留在廣勝寺內,讓更多人去實地感受《藥師經變》“回歸”后的盛況。
山西省境內寺觀壁畫遺存數量達23000多平方米,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道觀、寺廟中,占全國寺觀壁畫遺存的70%以上,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壁畫,更是占全國寺觀壁畫遺存的90%以上。
廣勝寺等一大批晉南寺觀壁畫作品,反映出元代以著名畫師朱好古為首的襄陵畫派的高超水平。這是中國寺觀壁畫發展以來的最后一個高峰,是中國美術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宗教藝術品。在軍閥割據時代,部分精美的晉南寺觀壁畫被生生割裂剝離墻面,繼而顛沛流離散失海外。
如今,中國官方和民間一直在推動流失文物的回歸,并積極探索文物“回歸”的形式,亦有部分文物以捐贈等形式回歸。“不論以何種形式回歸,我們都會去推動,也會為之努力。如果條件成熟,我們也會以科技的方式來推動越來越多文物的‘回歸’。”閆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