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作為中國表現(xiàn)繪畫的領軍人物,它的作品應邀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圣保羅國際藝術雙年展”等國際大展,并榮獲第二屆北京雙年展佳作獎、“魯迅藝術獎”等重要獎項。近年創(chuàng)作“葵園”系列,在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先后舉辦了多次大型個展,其作品被多家國際美術館收藏。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的自信
自信是什么?相信自己說的話。文化自信是什么?就是對自我語言和文化的忠誠與信念。所以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為什么說更為基礎,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知識成長都始于我們的文化教育,始于我們小時候的學習,語文的學習、詩詞的背誦、漢字的書寫、器物的把玩,周圍房子無數(shù)次的觀看等等。這種文化教育把一些根本的東西融化在我們的身體和血液當中。它是先于我們所有的觀念的,先于我們理性和專業(yè)性的觀念,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個自信。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需要振興創(chuàng)新
年輕一代,他們那種突出的記憶力讓人感慨。想到我們這代人的成長,在他們這種歲數(shù)的時候,很多傳統(tǒng)的東西,我們不夠了解,不能夠學習。等到改革開放之后,這些文化慢慢回到校園,我們打開了國門,一股腦向著西方去學習。在這方面,我們的步伐相對來說慢了一點。等到我們這一代人有了西方體驗之后,回到了國內,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們也在成長,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漸漸感受到中國的文化要想能夠贏得時代的振興,要想能夠以它飽滿的品質回饋世界,我們必須讓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活在如今這個時代。
所以,這么多年來,尤其是我主陣中國美術學院之后,我們清醒地意識到何為中國美術學院,就是要讓中國的文化精神活過來,活在今天,活在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心里。這種活法和提升是我們學院的使命,也是一代人的使命?,F(xiàn)在全社會高度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兩會提出了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意見。我覺得這些都非常得好。所以,我自己倍受鼓舞。
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一個整體
我個人覺得,光憑這樣一些比賽就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開始復興,可能還為時尚早。因為寫寫毛筆字、背背詩詞還不能代表復興的全部。當然,我們可能看到一些端倪,尤其從中央的重視、全社會的重視,我們看到這種端倪。
但光寫寫毛筆字、背背詩詞是不夠的。因為,首先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它是一個整體。詩詞的背誦,這只是一個方面,它只代表了以中國詩詞為代表的文學藝術的一部分,但傳統(tǒng)文化還有以中國的文字書寫為代表的視覺文化的系統(tǒng)。因為中國的書畫是一體,它是源于中國的文字,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個字都是造像,每個字都是蓋房子。書法的用筆是繪畫、書畫很多創(chuàng)造性的根源。所以,中國的文字書寫為代表的是一個視覺文化的系統(tǒng)。
讓年輕一代了解東方美學
東方的建造是一種再生的建造。東方的藝術是一種強調可以再生的藝術。我們在談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不僅僅要看到傳統(tǒng)文化表面的東西,而且要看到傳統(tǒng)文化內在的東西。這個內在的東西就是它的根源因素。
比方說,我曾經(jīng)講過的我們中國人觀看世界跟西方繪畫觀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繪畫當中最獨特的是山水。但是,要知道這個山水并不是像我們今天拿著一個照相機走到山對面去拍,你拍不到的。因為那個山太大,你拍的永遠是局部,你怎么可能看到泰山的整體呢?但是,你要讓中國畫家來看,他就飛到天上去了,他可以看到長江萬里圖。他如何看到,因為他可能長期的游山玩水,在眾山之間行走了一輩子,無數(shù)次的登臨山頂遠望、遠眺。所以,他把萬里圖都吃在了他的心里,嚼碎了,等到要畫的時候,和盤托出。所以,中國人的觀看方式是不一樣的。
藝術教育者像哲人一樣的思考
在許江看來,藝術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雙重工程師。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社會所寄托的希望。中國美術學院的校訓僅八個字,“行健、居敬、會通、履遠”,這就是藝術工作者的自我要求。“行健”,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所以,藝術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一種陽剛之氣,不能萎靡不振、唯唯諾諾。作為一名藝術教育者,許江強調,要有哲匠精神,即像工匠一樣勞作,像哲人一樣思考。
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