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雄安新區著實熱了一把,其實“千年大計”和我這種規劃界的小卒又能有什么關系呢,無非只是看看熱鬧。直到今天看到了一位老師,將傳統大尺度山水軸線運用在了對雄安規劃選址的解析上。雄安縱橫交錯,東西和南北兩條軸線被徐匡迪老師解釋得淋漓盡致,我們先來看看這兩條軸線分別是什么。
1.南北千年軸線
第一條軸,南北軸,這位老師將軸線稱為“千年軸線”,有人親切地評論,“這條軸線類似于在cad的操作快捷命令“CO”,規劃師將北京中軸線一個命令向西復制幾十公里。”我想,這么說話的一定是只畫圖狗,汪汪!不過嘛,其實北京的軸線是南偏東2.4度,雄安是正南,不算抄襲,只能說高度雷同。
▼雄安新區南北軸線——千年軸線示意圖


這條軸線的北部起點在潭柘寺,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這么說起來,千年大計也似乎又找到了一條文脈。但是仔細想想,中國的傳統軸線好像沒有用寺廟作為軸線端點的誒。畢竟到了清代,佛教已經充分融入中國文化,還有官員說:“佛者,異端也;善(良),非吾儒有而異端無也。”
當然我們也可以采取更大的想象,這條軸線,北指北極,南對南極,形成了一個如同天地磁場的循環,是為罔極,多么佛家的思維呢。(不懂佛教,只是開個玩笑,切勿當真)
▼“千年軸線”的起點,潭柘寺(怎么偏了?)


2.東西人民軸線
第二條軸線就更有意思了,能充分體現佛教和社會主義思想,不信我們來看看這位老師的解讀。

本來呢,這位老師只是將軸線對向了平壤,這激發了我對超尺度山水規劃手法的運用熱情,隨即一路向西,終于發現了這條軸線,竟然還對著山西的佛教圣地——五臺山!!!!與潭柘寺遙相呼應有沒有!!!!厲害不厲害!!!!
3.舉一反三,“統一軸”?
當然,這僅僅是就雄安本身而言,沒有充分考慮它和北京之間的關系,這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也發現了一條非常厲害的軸線。當我把雄安和天津中心相連,與北京形成一個京畿近輔的三角形,再由北京向南作垂線,則這條軸線恰好經過南京。這象征著什么?這象征著我們的國家力壓前朝,在事實的各個層面都碾壓那個腐朽的民國政府,這種象征意義當然是偉大的。還沒完,如果將這條軸線繼續向南發展,正好經過臺灣有沒有,這條軸線該叫什么?統一軸?回歸軸?我不知道,但是這絕對能充分反應全國各族人民心系祖國統一的心情,對吧。至于名字,留給大家吧,畢竟要集思廣益,發揚民主集中制嘛。

據《大明時代周刊》報道:
哥倫布、三寶太監表示,地球明明是圓的,你們的軸線就算存在也是空間上的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