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眾旅游,人們早已不滿足于看景點、住賓館。”12日,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中國將推進建立適合全域旅游時代與格局的管理體制,以適應中國旅游新時代的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李金早說,全域旅游在中國已經成為一項國策。
他解釋說,全域領域,是相對于景點旅游、景區旅游而言的。過去,中國主要進行的是景點旅游和景區旅游的建設,但現在景點、景區旅游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需求。據統計,中國當前旅游結構中,非景點旅游的游客量占到近80%,許多人的住宿選擇也由賓館轉向民宿。“因此,我們要從景點旅游模式,轉變到全域旅游模式上。”
為應對這種轉變,李金早表示,中國必須進行體制改革,要有適合全域旅游時代與格局的管理體制,要從過去的單一管理體制過渡到綜合管理體制。中國已經有21個省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同時要建立適合全域旅游時代特點的現代旅游治理機制。
具體來說,這一管理體制機制可總結為“1+3”:
其中,“1”指旅游發展委員會;“3”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其各自職責分別在于維護景點及周邊治安,調解和處理旅游紛爭,規范相關經營及懲處欺行霸市。
此外,李金早還稱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扶貧旅游。
“在中國的扶貧任務中,旅游行業將承擔17%的任務。”李金早指出,貴州、廣西、云南等地區通過旅游脫貧的比重甚至遠超17%。“交通條件不便客觀上保護了一批山水景觀,保護性開發,它們最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