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報道,這幾天,業(yè)內都在說中國美術館復制“故宮跑”。這說的是中國美術館最近一個名為“美在新時代”的展覽火了,展出了包括齊白石、傅抱石等中國名家大師的畫作,可謂拿出了中國美術館壓箱底的作品。由于參觀人數(shù)眾多,中國美術館門前大排長龍,隊伍從美術館門前一直排到美術館東街的三聯(lián)書店對面。
青年報記者曾經(jīng)關注過“故宮跑”。所謂“故宮跑”,也就是不久前故宮舉行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觀眾熱情很高,故宮一開大門便蜂擁而入,奔向場館,希望占得先機。“故宮跑”作為一個新詞也就成為觀眾看展熱情的代名詞。這次中國美術館直追“故宮跑”,當然本身也就說明展覽的吸引人。
其實上海市民對“故宮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上海有“上博隊”。所謂“上博隊”就是指上海博物館門口排起的長隊。這幾天“上博隊”再一次出現(xiàn),因為上博正在舉行“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這個展覽匯集了山西壁畫的精髓,很多文物在山西都沒有展出過,直接拿到上海來展。上博還在展覽中特地“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專室,把整個壁畫墓原樣搬過來。展覽如此精美,又如此稀缺,“上博隊”自然重現(xiàn),周末時據(jù)說要排一個多小時的隊才能看到展覽。
當然,這還不是“上博隊”的最高峰,幾個月前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在上博舉行時,那觀眾排隊的熱情真可用震撼來形容了。觀眾在40多攝氏度的室外排幾個小時的隊,只為看一眼展覽。難怪有人要將“故宮跑”和“上博隊”進行對比,認為“故宮跑”拼的是速度,而“上博隊”比的是耐力。而這一切都反映出中國觀眾對于高端展覽的態(tài)度。
不過其實反思早就已經(jīng)開始。無論是“故宮跑”,還是“上博隊”,這確實反映了展覽的精良和高水準,如果水準不高,顯然也是無法激起觀眾的熱情的。但是反過來想,“故宮跑”也好,“上博隊”也罷,都反映了觀眾的一種觀展的急切,那么又是什么讓觀眾不能淡定從容地去看一個展覽呢?原因很簡單,像“千里江山”展、“美在新時代”展、“百物展”和“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這樣的優(yōu)秀展覽實在太少了。因為少見,觀眾才會唯恐錯過,才要奔跑,才要排長隊。
其實中國不是缺乏優(yōu)秀文物。中國是一個文物大國。據(jù)2014年的數(shù)字,2014年末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4063.58萬件,其中,博物館文物藏品2929.97萬件,占文物藏品總量的72.1%。這博物館里的近3000萬件文物中有大量精品。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能展出的其實很少。就拿這次上博的壁畫展來說,展出的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亮相,這些出土文物最先亮相的不是山西,而是在上海,這本身就耐人尋味。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幾天前在上海說,其實這些壁畫在山西博物院的庫房里已經(jīng)躺了幾年時間了,展出這些作品一方面需要有空間,另外一方面需要體系上的整理,現(xiàn)在山西博物院正在做這方面的整理工作,力求未來有一個系統(tǒng)的呈現(xiàn)。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這過程之中,上海博物館恰恰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也就被上博“捷足先登”了。
但不管怎么說,這批壁畫精品能夠展出,本身就是讓文物“活”起來的一種方式。現(xiàn)在全國的博物館都在追求讓文物“活”起來。出現(xiàn)了很多諸如“借展”這樣的展陳方式,讓觀眾可以在家門口就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精品。當然,新一輪的場館建設已經(jīng)拉開序幕。比如上海博物館東館建成之后,現(xiàn)在藏于上博庫房的文物很多將重見天日,這對上海觀眾來說顯然是一個好消息。
事實上,只有將展覽的數(shù)量和質量不斷提高,讓優(yōu)秀展覽不再那么虛缺,文化的供求問題得到了平衡,“故宮跑”才不會那么激烈,“上博隊”才不會那么漫長,觀眾才會回歸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