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絲綢之路,近年來一直是史學界的關注熱點。那么,杭州和海上絲綢之路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近日,2017年杭州文史論壇暨“杭州及東南地區中外交流歷史”研討會在西湖邊舉行,來自全國文史領域的近百位學者大咖齊聚杭州,共同探討“杭州及東南地區中外交流歷史”。
專家們一致認為,杭州在中國對外交流史上具有持續性的影響,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南宋時期,這里還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
通過運河及其水系 杭州扮演海上絲路的重要角色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明州(今為寧波)、泉州、廣州等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杭州市社科院副研究員魏峰在他的《宋代杭州與海上絲綢之路》中指出,“在宋代對外國際交流中,臨安(今為杭州)雖然因為航道條件限制,沒有成為明州這樣的對外貿易樞紐港口,卻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整個對外網絡中的重要節點,甚至是商品和文化交流中心。除了明州之外,上海鎮、澉浦也可以被看作是臨安的外港。臨安因此是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中心。”
論據是什么呢?魏峰認為,南宋時期,臨安成為都城,是當時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最大的商業城市。許多以杭州為目的地的船舶,為了避免錢塘江巷道風險,都是先到了明州再轉浙東運河來到杭州,明州當時實際上擔任了杭州外港口的角色。通過運河及其水系,杭州成為連接泉州、廣州貿易的最重要節點城市。
宋室南遷后,杭州聚集了龐大的人口,形成以杭州為中心的向心狀物資流。例如,南宋的臨安是絲織業的中心,《西湖老人繁盛錄》記載了杭州城中的29個行業,其中絲錦市、生帛市、枕冠市、故衣市、衣絹市、銀朱彩色行等六個市集專門和絲綢、衣物有關。“千里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絲綢、茶葉、瓷器這3種最能代表古代中國的海外貿易物品在杭州都可以找到,其周邊城市也多以這三大產業為支柱。另外,杭州還是南宋時最重要的雕版印刷中心,大量書籍從杭州出口海外。
“絲路”也是“漆路”
杭產漆器在海外圈粉無數
中國是世界上漆藝最為發達的國家。在《海上絲路與杭州宋代漆器的對外傳播》一文中,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講師何振紀提出一個新觀點,“漆器與絲綢、瓷器等一起運往海外,尤其是杭州產的漆器,在海外圈粉無數。海上絲綢之路可以說同時也是一條香料之路、茶葉之路、瓷器之路,以及漆器之路。”
杭州是中國漆器文化的發源地,8000多年前,杭州蕭山的跨湖橋文化見證了中國漆器文化的誕生。杭州在北宋已是南方的漆器生產中心之一。而到了南宋,杭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漆器生產與貿易集散地。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里,如今收藏著一件產自杭州的南宋雕漆珍寶——花鳥紋剔紅長箱。這件剔紅箱子上以針刻的形式寫有“洪福橋呂鋪造”銘文。洪福橋是南宋杭州城內的一座橋,具體位置在今天杭州市上城區浣紗路與郵電路交叉口。據考證,這件南宋雕漆箱子很可能就產自當時杭州洪福橋附近的一家手工藝商鋪內,后由商賈或者僧人之手帶往日本。
另外,今天藏于日本的眾多雕漆珍品,也都來自南宋時期的杭州,如報國寺所收藏的一件樓閣剔紅印匣、高臺寺收藏的一件花鳥剔黑香盒、正秀寺收藏的一件赤壁賦剔黑盤以及鶴岡八幡宮所收藏的一件長命富貴剔黑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