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對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進行專題闡述,是對文物工作賦予的新要求新使命。
文化部就全面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表態稱,拓寬文物流通渠道,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鼓勵文物市場活躍有序發展,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文化部負責人表示,要全面落實《意見》,努力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據文化部統計,截至2015年,全國普查登錄的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文物藏品6400多萬件/套;全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4692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82家、非國有博物館1110家,免費開放博物館4013家,全國平均29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
近年來,文物保護狀況明顯改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有效傳承。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圓滿完成,文物家底基本摸清。一大批文物保護重點工程相繼竣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大為改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得到加強。
館藏文物展示保存條件全面躍升,可移動文物修復取得新進展,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邁出新步伐。以《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為核心的文物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文物執法督察和聯合執法力度逐步加大,文物安全形勢大為好轉。
文化部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力度,培育以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為載體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文物保護利用相關獎勵、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文物保護利用項目。
完善文博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各項政策,支持各方力量利用文物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十三五”時期,要加強與文化遺產國際組織的深度合作,拓展與各國政府間文物交流互動,推動與更多國家簽署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定,構建穩定、多維的政府間文物合作網絡。